成年人的友谊:我理解你,高于我陪你。
没有人规定,朋友一定要有相同的梦想。
这句话来自迪士尼影片
前段时间,因为公司领导安排,去省外市场出差,这也就意味着与小伙伴们 各自开始了新的人生旅途。突然意识到:再好的朋友,总有一天也是要分开的。
当我们在慢慢长大成长为大人时,“友情”一词总会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增添色彩。
从2-3岁孩提、7岁韶年、13-20岁舞象之年、到现在我的花信年华,我突然间发现,那些年陪伴自己成长的小伙伴们早已不在身边。
尽管我们特别舍不得......我们一边默不作声的挥手告别,一边在各自还念,各自打拼生活,慢慢的我们各自天涯。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亲情”“爱情”“友情”中,友情的份量似乎是最轻的,它远不如亲子间的血浓于水,也不如情侣间关系的紧密关系,貌似选择朋友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没有任何的框框架架。
我们不可能好几个星期,好几个月不与亲人或伴侣不联系,但是很可能一年半载失联于朋友(我这里说的是有些朋友)。
尤其在成年后,我们会因为生活状态,关注的重点等大的改变,会导致此时的友情受到很大的冲击。
但是友情又是一种很特殊的关系,是我们生命起点到终点中,贯穿下来最长久的。
小时候的友情多数为扎堆(女孩居多),这个阶段很简单,一包辣条啥都解决了;
到了青春期,我们自己对友情有了初步的认识,寻找聊得来玩的来的人,就像吸铁石一样,把他们吸了过来,或者被吸过去。
成年之后的这个年龄阶段是我们一生中交际朋友最多的地方,因为我们时间自由,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放在友情上。复杂,是成年人友情的通病
成年之后,友情随着生活变化随之改变。小时候的友情简单,更多的是感情交流,兴趣相同玩得来;
成年之后会受到思想,经济、工作、性格、等因素变得复杂;成年后的友情存在形式发生改变,成年之后交友感觉是越来越难的事。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甚至会因不同的经历、让人们往往会因为距离感疏远彼此,很难建立关系和保持关系(因为成本很高),所以很难分享和倾诉自己的想法;还有因为我们彼此的性格和价值观。不像年轻的时候轻易交友,成年后懒得去了解倾听和诉说。
原来,成年人的友情需要深度。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余秋雨写的一段友情的语句。
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方位和处境,它在本性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它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所谓朋友也只不过是互相使对方活的更加自在的那些人
现实生活中我很庆幸拥有这样的人,我们不在彼此的身边,但是互相理解。
友情的深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