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要急于向生活要回报,吗?

不要急于向生活要回报,吗?

作者: 麦焰 | 来源:发表于2019-01-20 21:49 被阅读0次

    【第312篇:不要急于向生活要回报,吗?】

    图片源自网络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个组织做实验,找一群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一颗糖。如果立刻把糖吃掉,那你就只有那一颗糖;如果5分钟后再吃掉,可以再奖励一颗糖。

    结果有一些小朋友迫不及待的把糖吃了,另一些小朋友则眼巴巴的看着糖,耐心等到5分钟之后获得两颗糖再吃。后来发现能耐心等时间到的这拨小朋友,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更有耐心和韧性,能为了更大的利益放弃眼前的好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延迟满足比即时满足更能培养我们的耐心和韧性,让我们更容易把眼光放在长远的目标上。不急于向生活要回报,懂得放弃眼前的小利,以期获得未来更大的收获。

    这样看来,“不要急于向生活要回报”好像是一句有生活大智慧和长远眼光的话。是吗?不是的。

    首先看看这句鸡汤文的问题在哪儿:

    假设你是个月光,每个月都把之前的钱花得干干净净,不能举债。现在你来到了一家新公司,公司给你两种薪酬选择:A每月20号发工资5000元,B现在不领钱年底给8万。学过乘法的人都能算出来B比A年薪高出33%多,但是你只能选A方案。因为你“急于”向生活要回报吗?不是,因为你这个月不领工资就要饿死了,根本等不到年底。所以急不急要看自身情况。

    再假如,你刚开始从事某专业性强的工作,比如会计、律师、技术工人等。入司后你的师傅带你,交你专业知识,你说不急,每天耳濡目染总会掌握的,不要急于要回报。你师傅会给你几年时间耳濡目染吗?他要不开除你,肯定是你有背景。这一个师傅是不是急于向生活要回报呢?不是,因为“尽快掌握专业技术”这本来就是即期付出即期回报的事儿,十年经验肯定也能很熟练,但是公司要你是要用的,不是招来养的。所以是不是“急于要回报”要分目的。

    再再假如:你是一个销售员,刚刚入司。你白天跑市场,晚上学专业知识,周末还向优秀的前辈学习实战经验。两个月后成果不显著,你开始怀疑这个细分市场有问题,或者自己方法有偏差。你向领导吐露心声,领导说“不要急于向生活要回报。做销售播种和收获不在一个季节,我们这行业平均收效时长是四个月。加油!”你急吗?领导看到的是你和他之前一样跑市场,认为你想两个月收效太急了;而你知道自己除了跑市场,还学习了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两个月就该起效果了。你急啊!所以急不急是一种很主观的感受,说服别人“不要急于向生活要回报”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当下要回报对于他到底是不是“急于”。

    所以“不要急于向生活要回报”这句话,是用相当主观的标准去评价别人的行为,强盗逻辑,一点儿都不科学,更没有什么智慧可言。

    那我们是不是就应该付出了马上要求回报呢?不是的。一件事情做了,什么时候要回报取决于你的目标,平均回报周期以及你的努力效率,三者不是独立或先后顺序,而是相互影响的有机系统。

    短期目标的回报周期自然短,努力的强度大小也有很大影响。高强度的努力可能会明显缩短回报周期,这个时候短期内要求回报就是理所当然的。

    长期目标的回报周期就很长,这时候努力强度影响就没那么大,更多的是需要持续性努力,而且也不会明显缩短回报周期。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要求快速的回报,要有耐心和韧性等待延时满足。

    综合这两点可以看出,目标性质的确定是区分该不该“急”的标准,而明确目标内容和性质、制定行动方案、反馈机制跟进,都是做“计划书/规划案”的时候确定的。而且,做好规划,明确前进的步子,我们时时刻刻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去哪里、什么时候应该到哪里,我们心理上不会急,回报上更不会急。

    综上,什么时候向生活要回报应该由你自己决定;要回报的时候是不是“着急”也应该自己心理有数。不以主观臆断评判他人,也不轻易受他人言语左右。

    不要做守株待兔的事儿,觉得只要等迟早会有兔子撞过来;要做按季播种按季收获的安排,秋天绝收一定是出了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要急于向生活要回报,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mf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