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对黄渤的电影产生极大的兴趣是因为看过他的那部《无人区》,荒无人烟的大西北,浓厚的黑色幽默风格,更有写实的描述人性,使得对黄渤此类风格的电影充满好感。这部《斗牛》的时代背景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沂蒙山区,虽然其中也有描写八路抗日情节和日军屠杀村名,但这些都不是本部电影所突出的重点。
故事围绕八路撤退后留给村民代为照看的一头奶牛展开,在那个动乱的背景下,谁也不想摊上照顾奶牛的包袱,最终只得采用抓红豆绿豆的方式,由村里的小寡妇九儿帮牛二抓到了红豆,九儿本是一个不幸的人,在那个旧的年代,男人死的早,自己又是一个外村人,可以说孤儿寡母无依无靠,自然受尽了村里排挤和欺负。最后由十三叔一句话许配给牛二,牛二的形象是一个非常传统、不识字的老实人,近乎憨厚也可以说蠢,是村里人嘲讽寻开心的对象。最终牛二半推半就答应照顾奶牛,两个苦命人慢慢被绑在一起。
可是鬼子一次扫荡,全村人都被屠杀,唯独牛二和奶牛幸存下来。在准备带奶牛走的时候来了一股日本小分队,奶牛被发现,牛二只身逃到后山,再一番残酷的思想斗争之后,还是决定要信守承诺,完成照顾牛的任务。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或许只有牛二那样的傻子才会坚守信用。在解救牛的过程中,由于牛不配合导致牛二差点死在日本人手上,一气之下他也想过去杀牛,刻画任务性格非常纯真。
几个日本人的刻画也是反映了整个战争的反人性,学生从来没有杀过人,恐惧想活下去,队长是一个战争狂热分子,但是大家都想的是战争结束就回家,却最后都死在这,但是对于为何要继续着无意义的战争,恐怕每个人都无能为力去左右,大家都是政治家的牺牲品。
奶牛似通又不通人性的描写,让人觉得有几分倔强,牛二也觉得奶牛似乎就是九儿,没有机会能和九儿生个一男半女也是牛二的遗憾,在那个年代,结婚生儿育女本是旧社会生活的全部,遗憾却又是整个时代的残酷,奶牛便是牛二的陪伴也是他的食物来源。
一群难民的到来,善良的牛二为大家挤牛奶果腹,奶牛也因为过度挤奶而病,难民无望而继续前行,其中有四人起歹心,要杀牛吃肉。一人骗牛二说自己是郎中,借取药的借口将牛二支开,几人便想杀牛。牛二想救牛,几人便武力对付牛二,全然不像难民时快饿死的模样,典型的中山狼的形象,现实版农夫与蛇。与之前形成了非常鲜明对比。牛二骂他们的一句台词经典:你娘喂你奶,你还要吃她吗?奶牛在危急关头自救逃脱,跑进一个阁楼。四人想进阁楼将牛和牛二一并杀掉,怎么三人都重了鬼子埋下的地雷,也算是善恶到头终有报!最后牛二提醒假郎中有地雷让他走,假郎中在后退时不小心踩上地雷,在那一刻,在即将面对死亡的那一刻,竟像个孩子般哭了,还骂牛二骗了他。或许只有人在面对死亡时才会像个孩子一样,像刚来时那般无助的哭~几个被炸的尸体,最后被野狗吞食,这或许是最自然的状态吧!
动乱的年代,个人命运总是无助悲惨,经历了土匪的残忍对待不死,最终有些看透了尘世般与奶牛在后山隐居,自己种菜自给自足,不知过去了多少年,当年的八路军已经变更成人民解放军,当牛二拿出当年按手印的收据时,已是时过境迁,莫名扎心。最后一幕,牛二请解放军帮他按手印,他完成了当年的任务,信守了承诺。那一刻,或许有赞美,有不解,有嘲讽,当代如此者几人?解放军临走之际,牛二请求帮忙写下墓碑,“牛二之墓”对于牛二来说是不认识的,他也是没有属于自己真正名字的,但他身上有很多品质是可贵的。
笔者认为奶牛就如同牛二一般,吃的是草,挤的却是奶啊!如牛二这样的人,在那个年代也是为中国人民的奋斗、解放做出了很多,奉献了一生。
他不傻,只是简单,没有太多心眼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