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晚秋的雷声

晚秋的雷声

作者: 布衣向儒 | 来源:发表于2022-10-03 22:02 被阅读0次

    刚过了国庆节,今天已经是农历的九月初八。重阳节的前夕,应该是晚秋的季节了吧。谁能想到,夏季远逝的雷声,它又回来了呢?

    网图

    昨夜睡得晚了。这些天在省城忙了几天,一来有点劳累,二来也没多余时间阅读简书文章,回家后不分昼夜地补觉后,晨昏颠倒,昨晚阅读文章就有点晚。

    凌晨一时许,狂风大作,风从窗口灌入室内,咣当一声,风关门,急忙起身关窗户。静谧的深夜里,仍然可以清晰地听到外面呼呼的风声。须臾,雨点拍打着窗户玻璃劈啪作响,忽然感觉眼前一亮,一道闪电划破夜空,一闪即逝,紧随其后就是轰隆隆的雷声。雷声很大,感觉有无数车轮从房顶滚过,由远而近,再由近而远。雷电交替,大约持续了足足二十多分钟。

    网图

    身处于四季分明的华北地区,正值深秋时节,出现如此大规模的雷暴天气,实属少见。留意了下气温20℃。雨夜里还能保持这么高的气温,明显异常,颠覆了我的有限认知。

    正好坐在电脑前,就顺手临时科普一下,这秋天打雷,是个什么情况。

    秋冬季节雷电现象为什么偶有发生?
    秋分节气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也就是说我们所处的北半球受大陆冷气团控制,副热带高压减弱,秋冬季节空气冷凉而干燥,秋高气爽来临。加之太阳辐射减弱,就不易形成强对流的冷锋天气,因而较少发生雷电雷雨现象。
    秋冬季节雷电现象为什么又会发生?
    特别是在进入秋分节气以后,当地强盛的暖湿气流遇到南下的冷空气时,冷空气下沉,低层暖而潮湿的空气被强迫抬升,产生了强烈的对流,为雷电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雷暴冷锋,或者说是冷锋雷雨。也就是说,这种我国常见的冷锋雷雨的形成,是冷暖湿气流交汇碰撞,形成很常见的一种自然气候现象。

    民间有云:“春花秋开雷打冬,开春蛙鸣六月雪”。由此看来,这样的气候现象自古以来就有,只是少见而已,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民间就流传着秋天打雷不吉的说法,比如,“八月打雷,遍地是贼”,预兆粮食作物歉收,那九月打雷有什么说法呢?

    “九月打雷江空,十月打雷仓空”

    农历九月后如果天气突变,雷电交加,当然不是正常天气,往往会出现异常天气变化。正如农谚所说,九月打雷是空江,连江水都干了,那说明天气干旱少雨,而且比较严重。

    由此联想到今年夏末,全国多地干旱的情景,尤其是西南部,多条江水断流,干涸见底,百年不见的河床裸露,甚至可以不行过江。

    西南部的水力发电历来资源丰沛,今年也因为干旱受到重创,多地拉闸限电,市民苦不堪言。

    查询去年秋季同期的天气状况,可巧,去年的重阳节的天气全国多地阴雨,局部暴雨。这是偶合呢,还是农谚的灵验?

    “九月雷声发,天干一百八”

    农历九月雷声轰鸣,正是预兆天气干旱,出现了旱灾现象。“一百八”就是180天的时间,整整半年,这时间可不短了,旱情结束需要等到来年春夏的雨季,才能出现降水。持续有半年之久的干旱,可见,对粮食作物生长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天气干旱少雨,想要获得丰收很难。

    由此看来,我们的老祖先经过长期的农作实践总结出的这些谚语,也并非完全是迷信之说,也是祖祖辈辈经年累月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是否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在里面的,尚待后人以科学手段进一步验证。

    如果真如谚语预言所说,那影响到来年的农作物生长,粮食歉收,当然就是不吉利了。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天气,却可以从已经验证的预言中得到警示,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积谷防饥,防患于未然。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那到底农谚说法准不准呢?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晚秋的雷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ne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