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著名作品《高老头》中有一段描写,拉斯蒂涅亲自请高老头的二女儿但斐纳回去看看垂危的父亲,但斐纳却是参加舞会第一,看望垂危的父亲放在一边。书中写道:“他看到人生的三个面目:服从,斗争,反抗;他决不定挑哪条路。服从吗?受不了;反抗吗?做不到;斗争吗?没有把握”。她为了参加舞会,不怕踩着父亲的身体走过去;而他既没有力量开导她,也没有这勇气得罪她,更没有骨气离开她”。
这段话里的服从,斗争,反抗,主人公是无奈的服从。作者貌似对主人公的选择持否定态度。但服从,斗争,反抗何尝不是我们生活中每天面对的事情?
我们生活在组织中,总有上级,对上级的命令指示,要不要服从?当然要服从!但也不是无条件的盲目服从。当命令指示不正确,甚至有害团体、社会时,可以斗争,甚至反抗!
我们与同事因为利益冲突,或因为性格处事方式不同,也会形成矛盾,如何应对?是忍气吞声的服从,还是寸土不让的斗争?
我们在社会上碰到腐败现象,黑恶势力,是不敢声张的服从,还是奋不顾身的斗争,反抗?
大到国家大事,小到涉及切身利益的一些政策制度安排,以及日程生活中碰到的偶发事件,都有一个态度问题。可以说这样的选择题,时时刻刻都在发生,需要我们做出明确的选择。最终呈现的结果,不外乎这三种类型:服从,斗争,反抗。有时可能表现为坚持、妥协、放弃!谓之生活三种面目,是比喻说法,实际上是我们的三种策略选择对应的状态。策略也好,状态也罢,无所谓好坏。
如何选择,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事件性质,二是所处的环境,三是个人价值体系。事件性质主要看事件正义、正确、科学、合理等方面。所处环境主要看所涉双方或多方的力量对比,包括权威、权势、财富、地位,实力等综合形成的态势。价值体系比较复杂,首先是有一个需求层次,然后各人对需求层次取向不一样。所以,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策略。即使相同的人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策略。
比如服从,至少有三种,一是心悦诚服的服从;二是迫不得已的服从;三是口是心非的服从。同样的事情,不同的态势下,有不同的选择!历史现在和未来,从来没有一个固定正确的答案,得因人因事因时而异。
因此,没有所谓正确答案,只有当时当地的最合理答案!看清生活的真面目,必须是在事件性质判断、态势认知,价值取向都非常清晰的情况下,做出的理性的、不会后悔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