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舞动三阶段&亲子课的第四天,孩子的转变尤其明显,讲话方式和行为习惯都开始变得有很大的不一样,非常有意思的是能够和孩子一起找亲近性(带有负面的情绪的固有模式)
亲子关系的相处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孩子嫌家长管的多,家长怪孩子不听话,互相的责怪和埋怨,我们好像都没有想明白问题是如何产生?又该怎么解决?
舞动课程中很多的家长和孩子都拿到了自己的答案。
比如我和我女儿之间,我第一次知道在她的眼里原来我是这样的,原话是这样表达的:妈妈可以想看电视就看电视,而她不可以!
刚开始我不懂,因为我觉得我不太看电视,为什么她会这样说我?我还觉得有点委屈。我不接受他给我找的这个亲近性。但是,经过老师的指点之后豁然开朗,他这个表达方式的背后是说:妈妈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有点羡慕崇拜我可以在家里为所欲为。而与之相对应的,昨天我的确扬生了一个“想干嘛就干嘛”的亲近性。找到答案的那一刻,我觉得特别的神奇,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视角。
第二个,她还给我找到了一对亲近性。剧情是这样上演的:在家里的时候,早上他会为我挤好牙膏接好水,我在刷碗的时候,她也会主动要来帮忙,洗衣服的时候也很乐意积极的要帮忙。她用帮忙的方式想我开心。而我会“嫌她太小,感觉她做不好,她不会”以此来拒绝他的积极。
女儿的亲近性:“我想让妈妈开心”
妈妈的亲近性:“你还小,你不会”
孩子和家长的视角会有一个对应的亲近性,这也说明孩子的问题和家长是对应了同样的问题,不管接受不接受,她确实真实的存在。
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
很有意思的是也看到了很多家庭的相爱相杀,孩子眼里的家长“你要听我的”,“我就是要管你”“不听话就收拾你”。
家长眼里的孩子“我就是不想听你的”,“就是要跟你对着干”,“不听话就要挨打”等等
还有一些比较极端的家长特别苦恼孩子的某些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症结的根源在家长自己。
当孩子学会了跟家长一起找亲近性,平等相处的时候,很多神奇的现象就发生了。就像我和大果,上午我们约定好,如果妈妈想发火的时候就要深呼吸,我就知道要控制我自己,然后中午的时候,因为她玩手机,我说了她几句,他就开始提醒我:妈妈深呼吸!
我们总以为孩子是孩子,孩子什么都不懂。
事实是孩子的世界和我们大人一样丰富。
今天晚上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家长飙泪,孩子们每人给家长写了一封信,公开宣读,主题是《未来的家》,感动于孩子的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