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开会3个小时,基本没做什么工作,给大家布置了任务,注意事项,工作思路等等。
下午基本也没做啥,主要是做了老专业,排空气,还记得不少,算是成功完成了任务。但是这里面也有失误,就是工作上头,就忘记了把前面的保险杠放下来了,这个确实是每个人头晕,也是容易犯错的地方。说明了犯错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要记录这样的错误,给大家以警示,不能蒙着头干活,思路要清楚。换位思考,也是要原谅别人的错误,理解别人,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失误的时候的。
下午跑步了10公里,回家带娃一个小时,晚上夜训是在认真的干活,不过这个活真的不是自己的该干的活,所以时间上无形当中就是两个多小时浪费了,自己思考的应该不是这些东西,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应该放在自己该做的工作上去,但是关键的工作又不得不做,不得不亲自在现场。其实不在也没事,有时候可能也是自己多虑了,但是确实对有些人干活的思路不认同,不放心。为了发挥作用又不得不那么做,也是头大的很,怎么处理这样的事呢?修行的机会又来了。有时候可能换了也就换了,其实并不会有太多的影响的,还不是什么事都要正常的做呢?没有什么是完不成的。
今天看了一点书(结构思考力2),听了一点书(从0到1),收获还是颇多。
结构思考力就是将隐性>显性化>结构化>形象化,这样一个过程,又分为五步去解决问题,第一步是明确目标,界定问题;第二步是拆解问题,锁定要素;第三步是针对要素,制定方案;第四步是选择决策,确定方案;第五步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构成了整本书的结构,后续还需继续深入研究。
听的那本书就比较耳目一新,很多概念还是刷新认知,不要常常觉得我以为,好像挺正确的,其实不见得,并不是那么回事。这个社会有两套法则: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这个世界上有两种文化,强者文化和弱者文化。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努力表现,一种努力辩解。
不管是组织还是个人,最终还是要构建体系很关键,而不是来来回回的校准,校准带来的结果就是要消费很多的精力,怎么能模式模块,组织扁平化,变的效率更高,很多东西在自发的运转,而不是不停的在哪里校准,看是不是有偏航的情况,所以建成这个体系就不一样了,思想决定行为,决定习惯,形成文化,然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最后一个还是自己情绪管理和对下属的信任,不要时不时就发飙,也不要时不时就发出很多的指示,在那里吼叫,不知道想证明什么,别人也尴尬。这是自己没有修养的表现,不能放心,沉下来,想自己份内的事,想体系怎么建?分工怎么做,等等,这一点要像别人去学习。也有可能是工作的思路不太一样吧,很多事拭目以待,看看大家都是怎么做的?又是什么样的结果?可能也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