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学习过《盲人摸象》这篇课文,寓言故事都不复杂,记住情节的同时,也记住了老师带领我们学习时所持嘲笑态度:这些人实在太蠢了。
那种嘲笑的态度是很容易深入人心的,直接影响到以后对寓言故事的学习,心里总免不了对那些蠢人蠢事嘲笑一番。
后来慢慢觉得其中有些蹊跷:盲人们所得出的结论并非一无是处,他们各自接触到大象的一部分;把他们的众多所得拼凑起来,就愈来愈接近事物的真相。他们的每一次触碰,都是探索事物本质的一个视角。
现在才开始反思:那种嘲笑的底气来自哪里?是因为自觉真理或真相掌握在自己手中。真理来自哪里,眼中所见、老师所教、书中所写。既然真理在握,那种种探索岂不可笑?
阅读《津巴多普通心理学》时,找到一个例证:
当代心理学发源于几种互相冲突的学派,包括结构主义、功能主义、格式塔心理学、行为主义和心理分析,现代心理学依然有多种观点组成。心理学有七大视角——生物视角、发展视角、认知视角、临床视角、行为视角、特质视角、社会文化视角。就像七个画家从不同的有利地点来描绘同一场景一样。心理学中也不存在能让我们完全正确理解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唯一视角,要想完整的理解心理学,就必须不断地变换我们的视角。
七大视角不就像像七个盲人正在摸象?他们正在完成现代心理学的拼图。
作为一名教师,现在有了些许的反思意识,难免就会想:在课堂上,时不时也会不经意间将这种嘲笑的态度流露出来,从而影响学生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