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言风语1314:语文是一场智力活动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是个体的行为。促进学习需要教师调动可用资源,营造有利环境,搭建和谐人际关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取所需信息,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课堂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教师能够围绕教学目标,及时给予不同层级的学生思维进阶的帮助,借助听说读写等学习活动的评估,及时修正教学进度、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思维,具有积极学习体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必须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
图片
基于上述理念
需要思考
如何构建“促进学习”的高效课堂?
如何有效发挥课堂上教师的引领作用,支持学生高效积累语言、发展思维?
做好一名思想的促进者
而非思想的提供者
围绕学语言,更是学思维这一理念,展开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通过课堂观察,评估学习的内容,是否触及思维的边界;理解的方法,能否引导思维的路径。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支持与帮助,是否促进学生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是否提供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是否搭建思维交流的平台以满足差异化学习需求,是否借助评价与点拨以促进学生的元认知发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明线,促进思维更是重要的暗线。经纬交织,协同发展,就是促进学习的高效课堂状态。
01
以学习的内容为支点
充分联结语文学习的范围
语言即认知。语言的边界即是思维的边界。
语文学习的范围之广,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章、情理意境韵……立体而丰富。国家发布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也涵盖“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课堂教学是有限的,语文学习的范围却是无限延展的。构建“促进学习”的高效课堂,需要抓住教学的重点、支点,将课内外语文学习、语文核心素养的各个侧重点联结起来。联结,帮助学生建立信息传递的通道;整合,支持学生建构更为丰富的语言世界。借助联结、整合这样的学习策略,不断扩展语言的范围,从而延展思维的广度。
图片
02
以学习的理解为路径
逐级推进语言与思维的发展
当理解发生时,学习才真正开始。认知科学理论认为:当学生能够从授课、书本或计算机等渠道获得言语、文字和图形等呈现形式的教学信息并从中建构意义时,我们就说学生理解了。理解需要在将要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其认知过程包括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和说明。支持教学,需要教师把握关键能力、巧讲解促理解,其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推动、促进、引领学生个体参与到“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和说明”的行为之中。
图片
1
设计结构化的学习支架
获取的信息、习得的语言,常常是零散的,需要整合。设计结构化的学习支架,类似于房屋修建中的脚手架,让学生的思维步步为营,主动将文字、意义、主旨等整合起来,从而建构新的认知。
2
引领学习理解的路径
学习理解,需要抓住关键点(新的知识点、矛盾点、反复点、疑惑点等),比较、推论,或举一反三,或归纳总结,都是促进理解的路径。支持学生的思维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理解。
3
搭建学习思考的交流平台
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思维的花火,需要交流碰撞的平台。通过交流,促进学生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个过程能让更多学生的思维得以梳理和提升。
图片
03
组织多元有效的学习活动
满足差异性学习需求
每个人学习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偏向于视觉型学习,有的偏向于听觉型学习,有的更善于动觉性学习。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智力差异、基础知识差异以及学习风格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促进其知识迁移、能力提高以便促使学生思维的迸发。
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也需要依据文体特点选择恰当的学习活动。高效的语文课堂,既要有书声朗朗、也需要静思默想。满足差异性学习需求,组织多元有效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支持学习的有力保障。即使教学同一句话、同一语段,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其学习目标的定位、训练点的安排等也是不同的。教师应为学而教、顺学而教,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能得以发展。
图片
04
调动多级多元的评价机制
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整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格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课堂中,教师一句看似无意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这一节课的情绪,甚至一生的命运。作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使他们在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其学习的信心,诱发其深层的思维。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心诚意切,充满了智慧和爱。学生就在一次又一次的鼓励声中,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课堂也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教学的高潮。
语言是思维的产生,语言更是思维的表达,一堂好课就是一场语言与思维的相遇、相知与相爱。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师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这都是一种课堂境界的表达;教师要从多维度去设计教学,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支架,使得学生语言被唤醒,思维被激活,火花被点燃,就如雅思贝尔斯写到的“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课堂上更应该呈现语言与思维同构,文化与审美的潜移默化。
图片
供稿丨小学和学前教育研究所
拟稿丨陈涛
校对丨王璐
审核丨王琪
- END -
图片
阅读 47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