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研究思考
关于“在家上学”的一些了解和思考

关于“在家上学”的一些了解和思考

作者: 萍Jenny | 来源:发表于2017-01-05 20:07 被阅读94次

    1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读一年级的孩子因为作业繁多而对学习和学校产生厌恶情绪,他曾经好奇闪亮的双眼失去了对一切事物的兴趣。

    如果有一天,初一的孩子跑回家跟你说:我想在家学习,学校整天不是作业就是考试,我没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想学绘画和编程。

    这时,你会不会想给孩子提供另一种教育方式?实际上,各国有不少家长已经在尝试。

    2

    近日,看到一篇论文关于德国家庭学校(也称“在家上学”)写得挺好,用思维导图做了归纳(如下图)。

    图1 图2

    额,图看不太清楚,这里概述一下:

    德国是为数极少的不承认家庭学校合法地位的西方国家之一。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在学校接受教育,如非特例情况,在德国实行家庭学校教育构成违法。

    虽然如此,德国自20世纪末以来还是形成了一波家庭学校运动,原因可分为两类:宗教动因(认为学校传递的知识或世俗价值与自己宗教价值观不符)和替代式教育动因(如对现行学校体制不满,在家授课自主性强效果好;子女在社会融入方面有障碍、子女有过人的天赋不适应学校教育等)。

    囿于家庭学校不具合法地位,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德国家长不得不采取各种策略应对司法困境。

    德国对于家庭学校的低容忍度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原因,从长期看,家庭学校合法化在德国应是大势所趋,但是鉴于历史和文化原因,实现的过程必然是漫长的。

    3

    出于对这个话题的兴趣,我又搜索了一些其他资料,对家庭学校(在家上学)有了更多的了解,整理如下。

    “家庭学校”(在家上学)是什么?

    “在家上学”在中国还算新鲜事物,但在国际上,“在家上学”有一个通用英文词“home-schooling”,又称在家教育、家庭学校教育,是美国19世纪末开始萌芽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当时,社会上一些拥有较强经济实力和较高文化素质的中产阶级家庭,由于认清了学校教育的程序化、机械化等弊端,同时出于宗教、安全等考虑,不愿再将孩子送入学校,从而选择了自己在家教育孩子的方式。他们自己带领孩子学习,更加关注孩子的个性、天赋和兴趣点,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和学习重点。

    为什么人们会选择“在家上学”?

    放弃国家义务教育的“福利”,冒着巨大风险,付出更多时间、精力和财力,为什么?从各个国家在家上学的研究资料可以发现,人们选择家庭学校教育主要原因有四:

    一、对宗教目标的守望。这一点主要在西方国家体现,很多家长认为学校教育传递的知识和价值观和自己的宗教教义不符,在家上学可以更好保存和传承宗教信仰。

    二、对学校教育的失望。这应该是各个国家共同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通常体现国家意识形态,传递社会核心价值,而且实行集体教学,难免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很多家长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以及统一机械的教学方式,同时学校环境中的安全、校园霸凌等问题也让家长对学校教育产生担忧和不信任。

    三、对家庭学校的希望。对传统学校教育的不满,家长寄希望于家庭学校教育。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采取相对自由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关注孩子个性化学习兴趣并提供相关学习内容。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灵活安排教学计划和进度。不像学校教育一味灌输,家长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生活经验,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当然,家庭学校教育从美好的希望转变为现实需要各方面条件。

    四、孩子的特殊情况需要。有的孩子智力超常,常规学校教育不能满足求知需求;有的孩子多动,或者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无法适应行动整齐划一的学校教育;有的孩子有音乐、体育等特殊才能,需要配合排练、培训、演出等匹配个性化日程。

    “在家上学”在各个国家的现状怎么样?

    在美国,“在家上学”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小及大,由非法到合法化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以前,“在家上学”在美国大多数州被认为是违法的,一直受到公共管理机构的“围剿”。家长为了实施“在家上学”的方案,唯一的途径就是东躲西藏。经过长时间的社会争论以及多个涉案家庭的斗争,政府逐渐承认了在家上学的合法性。目前,家庭学校教育在美国50个州都已经取得了合法地位,成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教育形态。美国社区良好的规划结构为家庭学校的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保证与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社会实践机会。

    其他如英国、丹麦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在家教育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过程,至今已形成为一种特定的与学校教育并行的教育形式,数量呈稳定上升,并形成了全国性的互助和资源网络系统。在法国目前有超过1万名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之下,选择在家自行求学或到世界各国旅游求学。只要在每年开学前,向市政府提出请示单,即可成为“在家上学族”的一员。教育管理部门则每年派专业的督察,到学生家里探视孩子的学习环境以及检验学习成果,如果达不到教育部门制订的标准,家长则必须将孩子送到学校里上学。而德国是为数极少的不承认家庭学校合法地位的西方国家之一,如上文所说。

    日本《教育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地方政府应尊重家庭教育的自主权,并且日本学界一般认为,满足一定条件,孩子家长即可拒绝将孩子送到公立或私立学校去接受义务教育。俄罗斯把家庭教育形式与校外考生制并列为接受正规教育的合法形式。但在家上课的孩子必需参加学校考试,通过考试者,可继续家庭教育学习形式;没有通过者,就必须回校上课(随班学习及补考或留级)。

    目前中国“在家上学”情况怎么样呢?

    近些年来,国内见诸媒体报道的“在家上学”的案例越来越多。中国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或否定家庭学校的合法性,家庭学校学生的学籍问题是一大阻碍。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2013年中国在家上学报告:全国约有1.8万名学生在家上学,东部地区较多,可能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更高,社会公众教育观念更开放有关。在家上学的孩子主要处于小学阶段,较少处于初高中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考、高考仍是我国家长不得不面对的、难以逾越的“坎儿”。

    选择在家上学的原因主要有“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学校教学进度过慢”,“孩子在学校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孩子厌倦学校生活”以及“宗教信仰的原因”,其中四项均与学校有着密切关系,最多的是由于“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而选择在家上学。

    在家上学孩子的学习方式主要有六种,分别是“父母教孩子”,“几家父母互助教学”,“聘请家庭教师教学”,“聘请家庭教师和父母一起教学”,“孩子自学”以及“参加社会培训机构”。其中,采用“父母教孩子”和“孩子自学”的家长最多。孩子课外活动由高到低依次是阅读课外书、做家务、朋友聚会、踢球等体育活动以及社会文化活动。

    那么,在家上学效果怎么样?研究报告中提到,从孩子的数学和计算能力、文字和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人交往能力、视野和知识面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共六个方面考察在家上学的成效,结果显示,家长认为在家上学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处于中上等水平。按照各能力的平均分由高到低依次排序,视野和知识面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和写作能力>数学和计算能力>与人交往能力。

    在家上学孩子未来怎么办?对于幼儿园毕业后和义务教育阶段后的孩子,多数家长都选择“继续在家上学”,对于高中毕业后孩子的打算,选择“出国留学”的家长最多,其次是选择“参加高考,进入大学学习”。多数家长清楚孩子以后的规划,也有三分一家长对孩子的前途持观望态度,少数家长表示担忧,不知道未来方向。

    在家上学有哪些信息共享渠道?主要有三种:全国互助交流会(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第一届全国在家上学研讨会等)、网络(如:QQ群、在家上学联盟网等)和本地团体活动如在家上学沙龙,依据常用程度和有效程度排序,网络>本地团体活动>全国互助交流会。可见,在线上交流活动较为丰富的基础上,应加强线下交流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特别是多个自组织方式间的交流沟通。

    家长对在家上学常见的困惑与问题?“互助团体活动不足”、“政策法规不明确”、“学习资源有限”、“缺乏专业指导,难以实施”、“教材难以选择”、“经济实力不足”和“学校和政府干预”。家长最需要的支持与帮助是“定期的互助团体活动”、“国内、国外相关信息分享”、“教学方法、教材选择等方面的专业指导”、“教育资源的拓展”、“政策法规支持”。

    在家上学未来走向怎么样?根据在家上学研究报告显示,48.60%的家长对在家上学的未来走向非常乐观,认为在家上学会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39.66%的家长对在家上学审慎看待,认为只是少部分家庭的选择;只有6.15%的家长对其不乐观,对现状担忧;还有5.59%的家长选择“难以说清”。

    4

    关于在家上学,各国情况虽然各有特色,但都涉及几个问题的讨论。以下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一、合法化问题

    政府和公众认为在家上学违法,主要是依据国家的《义务教育法》。因为《义务教育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免予入学的,需要提出申请并经当地政府批准。而实行“在家上学”既没使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又没经过当地政府批准。

    但我们稍加思量,《义务教育法》规定父母有送适龄子女入学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是为了保证孩子基本的教育权利,是为普及国家教育而出台的政策。而大部分“在家上学”的父母本意并非不送孩子上学,而是为了让孩子更好、更快地接受教育,只要家庭有这样的教育资源,并能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让孩子完成国家规定的教材课程学习,选择家庭教育的方式与有关法律并无抵触。所有儿童都应该接受教育,但不是指定他们必须用某种特定的方式接受教育。只要能达到同样的教育目的,达到一定教育质量标准,不论采用何种教育方式、教育形式都是可以的。所以,随着社会发展,当人们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好的解决方案,国家不是仅凭法律条文判决,限制家长和孩子对教育的选择权,而是应该更新法律,以更好地保障孩子的教育。目前,在家上学在我国还存在法律空白。

    另外,有些国家或许出于在家上学影响国家对教育的控制权的考虑,或担心受宗教团体利用影响社会稳定,而将家庭学校视为违法。其实,很多家庭并非出于宗教动因选择家庭学校,并非边缘人群,也并非彻底反对义务教育制度,无意推翻学校体制。他们只是希望家庭学校能够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替代形式合法存在。这其实就涉及国家的教育民主化程度,以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兼顾。如何既保障全体学龄儿童 / 少年接受同等内容教育的“形式平等”,同时也保障以因材施教为导向的“相对平等”,实现个体受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最优化。

    二、社会化问题

    无论是在家上学的旁观者还是践行者,应该都会质疑选择家庭学校对孩子的社会化造成的影响,因为在家上学的孩子与在校学习的同龄人的不同经历,是显而易见的。把孩子与其同龄人正常的学习生活人为地隔开,限制他与同龄人的正常交往,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影响孩子的早期社会化。

    这其实就要看在家上学的实施者对于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是否有意识去弥补和培养。接受家庭学校教育的孩子并不意味着与社会隔绝,他们可以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如学乐器、参加球队或兴趣俱乐部,或通过“家庭学校”之间的互动、家长带领孩子参与生活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等满足社会交往需要。实际上,“家庭学校”的孩子因没有过多的考试压力而有更多时间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参观博物馆和进行野外考察,比公立学校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更丰富的方式接触社会、参与社会。

    另外,现在的学校教育模式中,学校并不能再现真正的社会环境,其实是人为创建的纯同龄人环境,可能并不真正具有促进社会融入的功能,所以也有很多相关研究提倡混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合作学习。有不少学者认为,选择在家上学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比学校的“人造”环境更贴近“真实的生活”。相反,如今学校中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少,如同学之间不正当的竞争、不良信息传播、校园霸凌等。如何合理地实现个体社会化,这是“在家上学”需考虑的关键点。

    三、学习的成效与质量保障问题

    据有关数据统计和媒体报道,“在家学习”的成效似乎很明显。家庭学校以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的方式培养孩子,使其能够接受更好更合适的教育。很多调研表明,家庭学校的孩子成绩高于平均水平,自主学习能力也往往更强。

    但是,质疑者认为,“在家学习”的成效究竟如何,这些孩子最终如何发展,还有赖于今后的追踪调查和个案研究才能断定。

    对于个体家庭来说,在家上学是选择另一种可能性,至于成效和结果,只能尽量往好的方向追寻和付出努力。做出选择的同时也意味着承担选择的后果,只因认定这是选择范围中最好的一种,没有绝对的评判标准。而对于国家而言,可能会采用一些定性和定量指标去衡量,需要长时间继续研究和检验。

    我觉得美国相关报告中的说法给出了很好的阐述:其实,期待家庭学校在各个方面都超过常规学校、期待在家上学的孩子在各方面都优于常规学校的学生,这样的期许过于功利。家庭学校作为公立、私立学校的补充形式,为个性化教育打开了另一扇门,为有不同需要的家长和学生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就像公立和私立学校都会走出成功和不那么成功、快乐和不那么快乐的学生一样,家庭学校也是一个多棱镜,折射出不同的面相。取舍与否,需要家长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实践。

    四、信息沟通与专业发展问题

    由于各个国家在家上学的发展情况不一样,法律地位、政策支持及社会背景也不一样,所以家庭学校的信息沟通和专业发展呈现很大差异。

    美国的整体环境对家庭学校持鼓励与支持的态度。美国社区良好的规划结构为家庭学校的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保证与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社会实践机会。很多家庭学校协会兴起,一些学区也设有专门的家庭学校指导项目,委派专门的老师帮助家庭学校的家长做规划、检查进度。很多博物馆都有专门面向家庭学校的活动。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学校网站应运而生,涵盖一些家庭学校的通用信息,也提供家庭学校课程。这些网站为家庭学校提供了巨大便利,其信息分享也为摸索中的父母提供了宝贵借鉴和指导。

    目前,我国的“在家上学”还处于小范围的实践阶段,信息共享渠道主要是网络,本地团体活动和全国互助交流会比较少。“在家上学”实践者主要自发地通过“在家上学联盟”网站、微博、QQ群等网络渠道开展沟通交流,缺乏自组织间的有效沟通交流,全国性的行业论坛、年会等平台比较少,使得有效沟通难以形成。建议相关自组织机构从学生成长的需求出发,“走出去”、“请进来”,互通有无,必要时建立定期的“访学”机制,交流孩子在成长、学习中的困惑,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教育形式,去接受丰富多彩的教育熏陶。鉴于目前在家上学亟需专业指导的现状,建议在家上学实践者在形成自己的培养方案、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时,充分寻求教育专家的建议和意见;充分利用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等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社区的资源优势,集中社区力量给孩子提供各方面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多多参与各种社会体验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充分融入社会。

    5

    一点后话。

    学校教育存在的诸多缺陷,必然要求变革。而变革非一朝一夕可成。而且,每个孩子的个性化因材施教其实很难实现,家庭学校实际上调动了家庭的资源和时间,是家庭教育的升级版。父母主动做出牺牲和奉献出发点是为自己的孩子,而客观上也带来了社会效益,尤其是那些先行者们。

    家庭学校如何从美好理想转变为现实,需要综合各方面条件。孩子的成长需求、家长的智慧能力、共同体的互助沟通,社区社会的资源,国家的政策支持。在家上学并非对每个孩子都适合,并非每个家长都能做好。

    但,我想向所有为了给孩子更好教育而上下求索的家长们致敬,他们用勇敢,智慧,努力,为孩子开垦快乐学习的土壤。愿他们在探索的路上越走越好,孩子的未来需要更多这样的探路人。

    参考资料

    论文:周海霞《德国家庭学校法律地位争议及发展趋势》

    报告:21世纪教育研究院《2013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

    网络:

    1.在家上学:中国家庭的教育乌托邦

    2.美国200万学生在家上学

    3.“家庭学校”可否走入寻常百姓家

    4.“在家上学联盟”网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在家上学”的一些了解和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uz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