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读武志红老师的《身体知道答案》的这一章节时,很有共鸣,因为前一段时间基于父亲的去世,我也在思考疾病和心理的问题。
书中提到王阳明在37岁即顿悟了”天理即人欲“,他之所以可以做到”知行合一“的关键原因是他内心没有矛盾。
但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就拿父亲在不满64岁时就去世这个事情看,表面上看是因为他患癌去世的,但癌症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据癌症相关专业书籍记录,癌症从开始发病到晚期发现实际上是经历了十几年的。父亲生前总是处在一个自我矛盾的状态中,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说出的话总是听起来是在迎合别人,好像为自己的事情都是不值得的,他说的话也没人喜欢听、愿意听,所以他就一个人闷着不说话了,直到去世前一周,他都没有主动说过一句话了。
在我小时候,大概10岁左右,父亲大概i40岁左右,我曾看到过父亲一个人坐在炕上哭,母亲安慰他,他说:“你说我得了这个病(当时的一个不算严重的病)好不了,留下你们娘三儿,你们怎么过呀?”现在看来,当时他就表现出了内心的脆弱,生病,他想到的不是如何先把病治好,而是一些可能不会发生的事情……
实际生活中,他表现出的多是自己身体不算什么,他的行为受制于大脑,而不是身体。在2018年他的肺癌确诊之时,我曾郑重其事的跟他说:要审视之前的生活习惯,乃至一些态度和想法,他不以为然……关于身体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我尽量跟他用他能理解的方式讲了很多,他没听进去,思维只陷入了:得了这病咋办的死胡同……
在他治疗住院的过程中,我曾看到他痛苦的扇自己耳光,不知是因为怕花钱还是太疼了……
他用来做选择的依据往往是别人会怎么看待他,而不是他想怎么样……
最近热播的《以家之名》中齐明月,也是一位从小生活在内心矛盾中女孩,她在高考时通过少填一张答题卡的方式来达成内心的一致性……
虽然很难,但在我们能控制的范围内,还是尽量让内心没有矛盾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