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听书了,碰到特别喜欢的小说,我是听了一遍又一遍,怎么也听不够。只要脑子一闲下来,两只耳朵可就闲不下来了,打开手机听书平台,找到我想听的书,开听!
有人说,听书容易走神,记不住。可我却每每听得入神,沉浸其中,并极其享受。
这不,最近我就用两部手机,轮换着听徐则臣的《耶路撒冷》和苏童的《黄雀记》,那叫一个过瘾。
两个故事交替上演,两组人物轮番登场,非常有意思。
一会儿,我走进了花街,来到了石码头,一会儿,我又踏入了香椿树街,一头扎进了姚师傅的照相馆。
前一刻,我还跟着易长安四处逃亡,后一刻,我又随着保润来到了井亭医院。
上午,我刚刚进入了秦福小的梦境,看见天赐用一把手术刀割断了自己腕上的静脉;下午,一转身我又遇见了少女时代的仙女,用愤怒的双眸瞪视着这个世界,娇俏,而蛮横。
如今,我差不多已经用听书代替读书了,虽然,这两部小说我也都买了回来,可也就粗粗地读了一遍,然后就是反复地、不厌其烦地听。
听书要比读书快很多,又省眼睛,又不耽误干一些不用费脑筋的杂事,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至于说到走神,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没有听到好声音。
反正,对我来说,如果演播者的声音不入耳,再好的小说也吸引不了我,那肯定是分分钟走神啊。
我听书有两个标准,一个是书本身要好看,一个是演播者的声音要好听。优秀的演播者绝不仅仅是单纯地念书,而是要事先揣摩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个性等,演播时要投入与书中人物和故事相吻合的情感,通过演播,营造出与小说相契合的氛围,将听众带入其中。这样,才能将听众牢牢地吸引住,听众也就不至于走神了。
我本人对声音比较挑剔。目前,我最为推崇的演播者是王明军。凡是他演播的小说,我差不多听了个遍,而且,还有很多书,听了不止一遍、两遍,比如《黄雀记》,比如《三体》,比如《耶路撒冷》,比如《主角》。我甚至听过他教拼音的课程音频,可谓是他真正的铁粉了。
今年4月20日,在世界读书日前夕,某听书平台组织召开了一个线下的“王明军专场读书会”,主题是“用声音拓宽经典文学边界”,主要介绍了王明军演播《三体》等经典作品的过程、经验和体会。
大概,因为我是他的铁粉吧(也不知我这身份是怎么暴露的,我已经很低调了呀),竟然也有幸受到了邀请,参加了这场读书会。见到了心中的偶像,in person的那种,我太开心了。听了他的演讲,也很受教。毕竟,人家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教授,有很高的专业素养,有多年的播音经验,对文学和文学作品也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并用声音做出了极为精彩的演绎。
当场我就买了一本《三体》,排队请他签上了大名。
其实,在内心深处,我是很想跟偶像合张影的,可又实在不好意思,只好作罢。谁让咱是个腼腆的淑女呢,嘿嘿。
当然,我听书也有偶尔走神的时候,如果不小心漏掉了某一部分情节,那就倒回去重听就是了,就像我们看书有没记住的地方,那就再翻回去重看一遍呗,是一个道理。
总之,我是很享受听书的乐趣的。
我的偶像 偶像的签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