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李炜著的《嫉俗》里的谎言简史这一章。这一章感觉是目前我看过的这本书里的所有章节中最烧脑的,也是最引人深思的一章。其他章节都像白描,他用他独特的叙述方式简单突出地描绘出了他所介绍的那个大家的某一突出形象。而这一章,则像是给你留了很多隐秘的线索,等待你去解锁的密室。
真相、历史、谎言。呵。在我的观念里,真相必须真,比真金还真,必须经得起千锤百炼,否则就该扔进火堆里化成灰烬,灰飞烟灭。而历史,作为现实的一面镜子,应该尽可能地贴近真实,那种添油加醋的应该是历史故事或者是野史,供人聊聊天,开心地笑笑,拉进拉进人际关系,增添一点生活趣味。而谎言,不必说,恶意的谎言就该被使劲地扇巴掌,啪啪啪啪地打个不停,而善意的谎言,可以理解,因为里面藏着的是一颗温暖善意的心。在我的观念里,所有的是非对错,真相虚假都应像指路牌一样,明确清晰,泾渭分明,否则我会迷路,不知道该以怎样的目光来看待这个世界。
不过这篇文章给了我一个新视角。先卖个关子,一会儿再告诉你。李炜在这篇文章里用了许多例子和名人的观点和看法,证实了谎言和真相以及和历史之间难解难分的关系。真相不是真的,历史可能是虚伪的。人们可能由于缺乏足够严谨的手段和工具,因而难以考究到真的历史。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观点,人们会为了使真相看起来更像“真相”(因为有的时候真相就是平淡无奇又无聊),会在无意识中选择夸大或者缩小,乃至更改真相,就像你为了向别人讲述一个人很神圣,你可能会说,我看见了,真的,他头顶顶着佛光。这个人也许真的神圣,可他头顶一定不会顶着佛光。真相和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被夸大的,为了无限接近我们观念中它应该有的样子。那么如此说来,谎言其实不是那么面目可憎,或者说,真相、谎言、历史,不应该是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而应该用理解的眼光去挖掘,谎言在一定程度也是反应了另一种真实。就像头顶佛光的人,重点不在于他头顶真的有一轮佛光,重点在于通过佛光这一夸张,我们可以知道他很神圣,重点在于通过佛光这一符号,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人在他心中的地位:一个超凡的人,甚至达到了接近神明的状态,他十分非常地崇拜他,仰慕他,甚至膜拜他。这才是所有真相和谎言背后最值得挖掘的东西。一个实实在在的事儿发生了就发生了,重点在于人们如何解读,而“你”如何解读它的发生又反应了关于“你”,关于那个时代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感情。延伸开来,你甚至可以从一个人的言语和行为去揣摩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人们说,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对你好,不要看他说了多少,而要看他做了多少。其实,说和做都只是一个符号,说的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做的不是它呈现的样子,一切都藏在深不见底的海里,等着你去感受,等着你去挖掘,去解读。
也许我也该换个方式去理解这个世界了,不再拿着是非对错的标尺去衡量别人,衡量这个世界,而应该用心去理解,去挖掘,藏在是非对错后面的秘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