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一改 更精彩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意见”(罗教体字〖2008〗2号)文件精神,扎实、有效地开展本年度以“送理念、送方法”为主题的“送教下乡”活动,河南省罗山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采取“临床诊断”和“点菜式”的形式,深入农村学校了解情况,针对农村学校小学数学教师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困惑——“解决实际问题”教学。4月下旬县教研室组织城关学校部分省、市级骨干教师听了送教下乡教师的一节研究课,所讲内容是苏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学校美术组有35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女生有多少人?”。听后经过认真的评议,与授课者真诚的交流。第二次试讲后,授课教师反思时说:“……,改一改,更精彩。”由此引起笔者对案例设计的思考,现提供与同行,以求交流.
一、案例设计片断。★第一次试教:(一)、出示例题。1、读题审题。师:通过你读题,你认为那句话最重要,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2、整理信息。师:根据你收集、整理的信息,你会用方程解答吗?(二)、讲解新知。1、学生用方程解答。(1)、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学生交流。2、教师讲解策略。(1)、教师引导。师:你能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转化成“女生人数是学校美术组人数的()/( )。”吗?(板书这句话)。(2)、讲解方法。(教师在学生口答的基础上边讲解,边板书。重点板书用比例分配、比的意义等知识进行转化的方法。)(3)、学生列式解答。(4)、教师小结(围绕转化的策略解答方法)。3、学生反思解题过程(略)。★第二次试教:(一)、导语激趣。师:同学们,谁能知道今天来听××老师讲课的女同学是男同学的几分之几?女同学是来听课同学的几分之几?请告诉你的同学。今天我们就来解决有关这方面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板书),有信心吗?(二)、出示例题。1、读题审题。师:通过你读题,你认为那句话最重要,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2、整理信息。师:根据你收集、整理的信息及理解的过程,你会联系所学的知识解答这道题吗?(三)、探索新知。1、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信息。)2、展示解答成果。(找有代表性的解答方法展示并板书)(1)、用方程解答(x+2/3x=35),(2)、用乘法解答〖35×3/(2+3)〗,(3)、用除法解答〖35÷(2+3)/3〗,……。3、交流解答过程。(围绕板书的几种解答方法,让学生说一说各种解答方法的过程,重点说是怎样思考解答的?)4、教师讲解。〔围绕板书,依据学生交流的过程,教师指着运用“转化”策略的解答方法(第2种)随即说:这位同学真了不起就是运用了“转化”的策略解答的。并补充课题——转化的策略(板书)。并重点抓住根据什么?怎样转化,为什么这样转化?等内容讲解。〕5、体验“转化”策略的价值。(让学生观察几种解答的方法并进行比较,体验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6、反思解题过程。(重点让学生反思:根据什么运用转化的策略,怎样转化?为什么这样转化?转化后又依据什么可以直接列式解答等。)二、案例设计思考。(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充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挖掘生活资源,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将现实生活数学化,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第二次试教的设计,教师首先挖掘生活资源,善于捕捉学生身边的事例而创设情境:“同学们,谁能知道今天来听××老师讲课的女同学是男同学的几分之几?女同学是来听课同学的几分之几?请告诉你的同学。”这样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并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养成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不但为学生探索新知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真正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二)、教法灵活,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时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这就强调了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富有个性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案例一的设计是按照“用方程解答——讲解策略——运用策略”等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的学习知识,获取知识。由此可看,这样设计是给学生一种心里暗示,而这种暗示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强有力的牵引,这种牵引是“抱着”学生向前走,缩小了学生思维自由活动的空间,“桎梏”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案例二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有层次的设计了学生尝试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采取了“尝试探索——感受策略——体验价值”的思考过程。因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已开始有比较强烈的展示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意识,开始喜欢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样设计,放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生成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学习留下了时间和空间,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学生在这个时空里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层次的探究活动,从而发现知识,经历过程,体验情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在探索中领悟,在领悟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在理解中掌握,有利于学生持续、和谐地发展。(三)、激活情感,让学生体验策略的价值。《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解决问题的计策与谋略,具体表现为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的思考与选择的运用。案例一的设计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上“代替”了学生,学生不能真正体验运用策略的价值。而案例二的设计遵循了“有比较才能鉴别”这个真理,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比较、感受、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思维活动,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从而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这样设计使学生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而且还能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采用比较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不但能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而且还能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把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加以适当的归纳和提升,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