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中有一个情节,一直备受争议,那就是徐帆饰演的母亲最后选择了救儿子,不救女儿。这个母亲也是经过了艰难的抉择的,而且留给她的时间只有20几秒。她当然希望两个孩子都得救,但是当两难选择出现的时候,而救援队又要马上离开去救别人的时候,她终于低声说了一句:“救弟弟!”被石头压在下面的姐姐方登,听到了这句话,也流出了一滴眼泪,从此三十年都不肯原谅母亲。这个镜头可以说是非常催泪的。
《唐山大地震》中妈妈选择救儿子不救女儿,究竟做错了吗?
母亲选择救弟弟,看似是在紧急情况下的临时选择,其实也是一种潜意识的选择。这种选择,打上了重男轻女的深深的烙印。母亲元妮这个角色,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母亲的典型形象。母亲固然是爱所有的孩子的,但是内心深处依然是认为儿子比女儿强的。毕竟将来女儿长大了,嫁人了,就成了别人家的了,而儿子还是自己的,还能给自己养老。这是元妮这个母亲的想法,其实也是当时绝大部分父母的想法。当然,这种想法,其实现在也很普遍。
《唐山大地震》中妈妈选择救儿子不救女儿,究竟做错了吗?
在当时的情况下,元妮的丈夫刚刚已经被地震倒塌的墙压死了,她明白自己和老公不会再有孩子了,所以争取保留这个儿子已经显得非常重要而紧迫了。即使不是考虑传宗接代的事情,也要考虑自己的生活和养老的事情。何况在那个年代,一个强壮而健康的儿子,是远远胜过一个柔弱要人照顾的女儿的。那时候的社会还没有现在多样化,很多活都是需要男人去做的,所以生不出儿子也是会被嘲笑的。可以说,母亲元妮那时候选择救儿子,并非是对儿子有偏心,而是男女的分工造成的。元妮的选择,打上了时代的深深的烙印。“重男轻女”,其实是一种对现实的妥协。
《唐山大地震》中妈妈选择救儿子不救女儿,究竟做错了吗?
当然,元妮这个母亲,也受了30年的心灵折磨,永远觉得愧对女儿。而女儿方登呢?方登后来意外得救,却再也不肯原谅母亲了。此后她也经历了很多世事,也谈恋爱,也结婚,也生孩子,最后去参加抗震救灾时,看到了同样的一幕的时候,她才突然理解了母亲当年的行为……人,总是要学会自己长大的!
那么,元妮决定救儿子不救女儿,究竟是否做错了呢?要评论这个问题,是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和当时的具体环境的。其实,不管元妮当时是选择救儿子还是救女儿,观众都会认为她错了。如果元妮选择救了女儿,她也会为没有救儿子而愧疚难过很多年的。所以说,不能简单说元妮的决定是对还是错,只能说:世事无常,平安是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