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烟
有人说:味蕾暴露年龄和性情。
我深以为然。
儿时到现在,我一直喜欢吃烤小羊。烤小羊于我而言,不只是一种食物,更多是一种情感的嫁接。它承载起我对过往岁月的感恩、对姥姥的记忆、对妈妈的思念……
记忆里,"烤小羊"是伴着元宵节来的。"正月十五烤面羊。"每年的这个时节,姥姥和妈妈总是很忙。提前发的面经过自然发酵,体积已经完全膨胀,姥姥和妈妈把面放在案板上,加入适量的碱面,在案板上反复揉搓,面的酸度经过碱的中和,它的延展性几近饱和。然后,姥姥会根据"小羊模子"的大小搓出剂子,妈妈接过姥姥的剂子放入模子里,一个个摆放在盘子里,这时炉火已经充分燃烧,该是"烤羊"的时候了,她们会把面羊贴在"ao子"上。烤羊火候是关键,火大了怕焦糊,火小了不上色。我一直记得那个时候妈妈忙乱的样子。当"烤面羊"的香味飘出来时,面羊就该出炉了。烤面羊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点搭水",意即在烤羊的表面涂上一层配制好的甜水,搭水是个锦上添花的活。它软化了烤羊表皮的硬度,增加了它的甜度,对了,还可以撒点芝麻。一般,姐姐负责这道工序。 这样, "烤小羊"就大功告成了。
烤好的小羊放在几案上,形态逼真、表皮金黄、香味四溢。拿起小羊,迫不及待得咬上一口,口水和甜水就一起在嘴巴里跳起了芭蕾。
"老二,别吃,烧完香再吃。"妈妈在厨房喊话。"嗯嗯"我含糊着应答,嘴里却加快了品嚼小羊的速度。
光阴如梭,年复一年。现在,我的姥姥和妈妈已经故去多年,但她们母女每年烤面羊的画面却恍如昨日。那盏灯火、那份香甜、那声呼喊、那时的贫穷与富有……
现在,家乡依然保持着元宵"烤小羊"的习俗。只是它已不再是传统的手工烤制,现代化机器的批量化生产让"烤小羊"随时可见。只是,我却再也没吃出过姥姥和妈妈烤制的那种味道。
"五味令人口爽" 。现在,烤小羊的多样性令人目不暇接,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姥姥和妈妈的"烤小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