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英国伦敦,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点类似《1984》,人民被普遍的监视,言论自由是人民不可获得的一项权利。
整个英国处在北方之火的一党专政统治之下,警察有着很高的权利,所有被他们判定为有“叛国罪”的人,都会被他们抓捕并处死。

我们故事的女主艾薇(也可译为伊芙),由于某天晚上违反了宵禁的法令,被几个秘密警察盯上准备将她带走。这是故事的男主,一个带着面具的神秘人出现,打倒了周围的警察拯救了她。

随后他带艾薇来到屋顶,等待这午夜12:00的钟声敲响,进入11月5日。这一天是英国的传统节日,盖伊·福克斯之夜。随后,V拿起了指挥棒,对着空旷无人的街道开始了自己的表演。这时候街上的喇叭突然开始响了起来,当音乐到达高潮时,市中心的正义女神像和贝里大厦陷入了爆炸,爆炸的烟火在空中拼凑成了一个大大的V字。

爆炸引起了官方的注意,北方之火的领袖苏特勒要求手下人将爆炸宣传为本来就计划好的拆除计划,并追查恐怖分子的身份。隔天,V满身炸药来到电视台,控制了电视台后向全国人民发表演讲,揭露政府控制言论自由和极权的真相,并邀请人民一年之后的11月5日,共同来到国会大厦前一起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

消息正在发布之时,大批警察来到电视台想要逮捕V,但在人群和艾薇的帮助下,V顺利脱逃,并带走了被监控录像拍摄到的艾薇。来到V的住处后,两人经历了一次短暂的谈话,V告诉艾薇,人民不应该畏惧政府,政府应该畏惧他的人民。

V毒杀了一个曾经当过军官的电视台主持人,同样,政府并未披露他的真正死因,而是将他说成了心脏衰竭而去世。警察芬奇此时通过调查死者的档案,发觉了一家已经被遗弃多年的拘留所,但是有关于他的资料却全部被销毁。

二人在住处看到这条新闻后又展开了交谈,期间艾薇为了能够逃出去,将自己的过往经历告诉了V,希望获得他的信任参与到V一年之后的计划中来,于是V派她去勾引一位主教,当主教想要和艾薇不可描述时,V冲了进来并毒杀了他。

艾薇在二人V刺杀之后逃走,并躲入了同事戈登家中,戈登其实也是一位反政府人士,他是一位同性恋,家中也收藏了大量的违禁品。但同性之爱在当时的社会下是被禁止,于是戈登开始假意与艾薇交往。

警官芬奇在查看了拘留所的档案之后,发现之前为他工作的大部分人都已经被V杀掉了,而所有的尸体旁都放着一束玫瑰。并且就在他调查的这一晚,V杀掉了名单上最后一个人。

问询前来调查的芬奇,发现了一个笔记本,本中记载了,20年前,有一批囚犯被押送到一个看守所中,进行病毒的人体实验,V是那批实验体中的唯一幸存人员,身体发生了变异。那年的11月5号,研究所发生了一场爆炸,V趁机逃脱。

戈登录制了一档节目,讽刺政府抓捕不到V,播出的当晚,戈登就被警察带走,而艾薇也同时被捕。审讯员开始审讯艾薇,并威胁她,如果不配合就处死她,艾薇几次拒绝了他的要求。然而,这一切都是V设计的一出戏。艾薇得知真相后十分愤怒,大声质问他为何要折磨自己,V告诉她艺术家用谎言揭露真相,我撒了弥天大谎,而你获得了真相,明白了世界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最终她被V安抚下来。

艾薇沐浴着大雨,如获新生就好像当时从火场中走出的V一样。

与此同时,芬奇也发现了看守所的秘密,他们研制病毒,但使用的对象却并不是敌国,而是本国的群众。他们使用病毒攻击无辜的民众,并迅速研制出解药,以救世主的姿态成功赢得了竞选。然而这一些,都是V在暗中引导他发现的。

时间到了11月4日,大批民众开始上街游行,政府不得不出动军队来进行镇压

在民众开始游行的同时,V也在深入他的计划,他花费10年挖通了一条被政府禁用的直通国会地下道路,并准备好了一辆装满炸药的列车,准备结束这纷乱的一切。他讲这一切送给了艾薇自己去找当年把自己变成怪人的人做一个了断。临别之际,艾薇隔着面具亲吻了他。

V复仇成功,但自己归来时却也已经是奄奄一息,他向艾薇表白后就死在了她的怀里。影片最后,无数带着面具的民众走到国会大厦前,艾薇将V的尸体放入列车中,拉下了列车的行驶开关,国会大厦和V一起消失在爆炸中,爆炸的烟花在天中拼凑成了一个大大的V字。

二、个人评价
《V字仇杀队》是由詹姆斯·麦克特格执导,娜塔丽·波特曼、雨果·维文、约翰·赫特、斯蒂芬·瑞、斯蒂芬·弗雷、詹姆斯·麦克提格等主演的科幻片。该片于2006年3月17日在美国上映。根据艾伦·摩尔与大卫·劳埃德所著的同名漫画改编,讲述了在一个平行的时空里,纳粹赢了二次世界大战,英国沦为殖民地,一名自称“V”的蒙面怪客处处与政府为敌,一名少女被怪客拯救之后,便与他一同挑战恶势力的故事。
片中的男主角雨果·维文,本是一名配音演员,在《V 字仇杀队》中,他的语气沉稳,声音温柔、性感而神秘,对这个角色的展示十分到位。
面具掩盖了演员的面部表情,因为如何彰显人物心理状态和情绪就变得更加困难。虽然戴着同一张面具,但有时你会觉剧情中的V很诡异,有时会觉得他很悲伤——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了灯光与摄影。




V是一位极具魅力的角色,他洞察人性和智慧超群。计划复仇的理性和遇到所爱之人的感性协调融合。缜密的逻辑思维,丰富的历史学识,对艺术美感和思想的追求,对压迫的反抗和不顾一切,当这些属性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的时候,注定会光芒万丈。
但在我看来V并不会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他可以是战争的先锋,光荣的牺牲品,正义的复仇者,他很好的调动了民众心中的不满情绪,勾起了他们愤怒的火苗并使之燃烧,然而电影最后,他的死亡在我看来其实并无必要。一方面,政府统治的根基已经被触动,另一方面民众的反抗意识开始觉醒,国会的“倒塌”无非是时间问题,一个原因用10年挖通一条道路的男人会连这点忍耐力都不具备么,一个能以一己之身号召民众反抗的的人会看不到这一问题么?
然而他还是走了,为复仇而走,为把自己变身成怪人的人而走。影片最后,芬奇站立在艾薇身旁问她V是谁,艾薇告诉他V是爱德蒙·邓蒂斯。这是《基督山伯爵》的主角,《基督山伯爵》一个复仇的故事,而他的主角又会是什么样的人呢?答案不言而喻。V在最后可能自己意识到了,自己在利用民众,欺骗,诱导群众,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他的做法与现在的政府在根本并无太大差别。
他真正想要的不是正义,自由,而是复仇。
电影的一个结局虽然在我看来有些瑕疵,但却也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结果了。如果V没有死,旧势力崩塌,新权力建立,中间的过程怎么想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导演苦心孤诣塑造的V的形象很可能会瞬间不复存在。所以,让V伴着爆炸的烟火一同消失,就不需要在考虑后来的事情了。
我是xixi,你对这部电影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评论下方共同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