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与种田(一)花鸟市场
在温州景山脚下,有一块地域(确切位置处于温州市瓯海区过境路与振瓯路交汇处附近西南标签),由于市民喜欢上景山运动、锻炼、游览,上下山必经此地,聪明的温州人便在路边摆设一些花花草草,迎合上下景山游人的意犹未尽,兜售些漂亮可爱的小植物。商家与买主都兴致勃勃,买主浏览山景后回家,带些野生植物,顿觉把景山上的自然绿植景观也带回了家;商家卖掉了他们的物品,不但使它们生命得以更好延续,更有现金进账,自然喜上眉梢。这些买卖都是以附近或茶山一带农民自家(指自己种植、或自己山地上挖掘)物种为主;价格普遍很便宜,若到了傍晚,农民怕运回去麻烦,就以特价处理;而真心喜欢更高级植物的内行人,往往在天刚蒙蒙亮时(农民勤劳,总是很早就开始摆摊)就兴冲冲赶到,趁农民刚摆好地摊展示出自己的东西,就目光炯炯地动手认真挑选了。在地摊,很多很多人都在此“捡漏”捡到了“宝贝”,兴奋不已。
初始的“地摊模式”完全自由发展,鲜有管理,即使管理,也是由于“摊主”占据位置不当,或由于路人太多过于拥挤,有关部门人员会过来纠错,效果自然立竿见影的好。
“市场规律”与其他一样,优胜劣汰,没有门槛的生意,往往厮杀更为激烈;而他们的竞争,焦点在产品的质量与价格上,非常纯粹。好商机的酝酿,往往来源于这种延续的良性竞争。
于是,这里逐渐就形成了一个非常繁华的市场,沿用了老百姓的俗称为“花鸟市场”。
除了固定有门牌的店面越来越多,每个周日,靠近小河边的区域全部被摆成地摊,人声鼎沸、车马难行。自古道“花香鸟语”,有花香的地方,怎么会少得了鸟类?于是乎,各种品类、血统、用途、价格迥异的鸟、鱼、犬、猫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物种都自然而然在此汇集;甚至无数活色生香、稀奇古怪、良莠不齐的古董、茶叶、紫砂、瓷器、字画与故作神秘的老物件,这里,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一到周日,从藏獒到茶杯狗,从十几万的松柏盆景到两三元的“多肉”、草花;从远古朝代神秘无比的古玩到新近出炉的瓯窑;从明清朝代的紫砂花盆到现代二十块钱三个的仿古花盆;概而论之,这里海纳百川,正吸引着众多涓涓细流汇集!真货,有真货的身价;仿制品,有仿制品的地位;关键需要管好自己的钱包,擦亮自己的眼睛。
后期,我市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引领下,各种各样的密集型市场应势而生,如:文化用品市场、茶叶市场、紧固件市场、五金配件市场、温州鞋都,等等,为了助力这些市场发展,有关部门均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花鸟市场按照自己的运营方式肆意发展。周日,居住楼上的居民怨声四起,指责这个市场太过热闹,导致居民休息日都无法正常休息(这也是后来市场被拆迁的原因之一);附近有车族也是义愤填膺,本来车位难寻,现在周末周日,大面积的停车区全成了地摊;居民与商家的矛盾常年不断,也是累坏了有关部门,调解处理常年不断;地摊是摆了被清理,清理了又继续摆,仿佛调皮的小两口过家家。而终究,闹多了闹久了也闹出了那么些人情味,都还是闹过就算,喜剧收场。
周日的花鸟市场,在整个温州市,无疑是最热闹最繁华也最接地气的民间超级市场。它,就像一个有天赋的孩子,懂事的父母,了解孩子的秉性,爱他,并放飞了他。
随着市场后期的拆迁,这段文字,是为了纪念这曾经的历史,它在温州花鸟爱好者心里,曾写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前,景山脚下,有过一个这样的花鸟市场。而也正是它的拆迁,才引出因为“迁”而带来的各种新时代新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