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每天都用微信,觉得好用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是天朝产品经理第一人,微信产品负责人genie分析的微信产品原则,看完之后有种大彻大悟,大呼这才是产品感啊 的赶脚。下面好文分享给大家。
最难的是大道理我们都懂,但没抽离出来形成自己的原则,更难的是,你都知道,但是没消化成自己的东西,在做产品策划的时候还不断犯这些错误。
着手策划微信的时候,就应该清楚的明确熟人社交的三大价值导向:
1、越亲密的关系越有价值
2、越近的消息越有价值(所有最近的消息倒序在最顶上)
3、越原创的内容越有价值
根据这三条,在创建产品时很多产品逻辑和后台算法就能清晰的做出权重分配排序了。
微信十条产品原则:
1、隐私 VS 便利:隐私重要性大于便利。
每次登录网页版微信时,我都会小小抱怨一下怎么之前的消息都清空了,聊天记录不能同步存储,而且换一台手机所有聊天记录都没了,原来是这样的:如果一旦换设备/微信网页版每次登录都显示之前的聊天记录的话,很可能别人在其他设备登录你的微信,所有记录都看到了,这种隐私泄露带来的风险比聊天记录清零带来的伤害大得多,所以微信在手机本地聊天记录不保存,隐私性优先。
2、发送方 VS 接收方
保护两端感受,但当两方有冲突时,优先保护接收方体验。
案例1:阿里的叮叮,你每发一条消息都会告知你已读未读状态,这让发送方很爽,但让接收方有压力。但微信至今也没做已读体验,就是因为优先考虑了接收方感受。
案例2:短视频不支持自拍功能,因为大多是女生的需求,朋友圈被各种妹子自拍占领,就一个头,还会动,对于接收方而言,其实看的没那么爽。
——关于这点,我本人觉得如果短视频能支持磨皮美肤等拍摄模式,对于常刷屏的人来说,未必不喜欢看,毕竟男人肯定愿意看美女,女生也愿意看美女妆容,如果是个丑女人,还经常晒自拍视频,我完全可以屏蔽她朋友圈,屏蔽的功能不就是为了这个而生的吗?另外,咱们不是还诞生了自拍杆了吗?完全可以做到自拍全身,而不仅仅是个脑袋。
案例3:白底黑字比绿底黑字更清楚,所以微信里白底黑字展示给了好友发的信息,而自己发的话本来就清楚,所以自己发的文字底色的绿底黑字。
3、缺乏价值支撑的流量,事倍功半
现在大多数APP的思路还是引流,拉下载,框用户,流量是1千万有1%的用户转化,就有10万真实用户,所以不断找流量,而大多流量被浪费了,如果将思路放在提高被浪费的99%的转化,走精准路线,或许100万流量就能达到10万用户了,不需要买那么多没用的流量,保证高转化就行。
4、对用户而言固定路径是最近路径
案例:很多人在问为什么不能让最近发送的表情在最近的位置,原因是每次发表情都会改变表情顺序,每次打开表情顺序都会被改动,反而会延迟想要找到表情的时间,最快的路径永远是固定的路径。
5、不一定按数据说话,按用户需求和价值说话
案例:小视频发送入口有两个,一个是顶上下拉发小视频,另一个是朋友圈右上角发小视频。
从数据看,朋友圈右上角+占95%,上方下拉只占了5%,虽然朋友圈入口深,但用户养成了习惯。
那么,如果按数据说话,5%用户的入口功能就应该干掉了,但微信更重视用户体验,主界面快捷方式对于要拍摄稍纵即逝的瞬间,需要最短路径马上拍摄,如果撤掉,当遇到非常好的瞬间,入口深的话就会错过,并且稍纵即逝的瞬间的内容价值可能远高于慢慢从固定路径录制的内容价值,比如天津爆炸事件。——从内容价值判断,清楚的产品每个功能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数据来判断,数据只是反应现状的参考指标,而不是结果本身,这是微信团队做的非常棒的一点。
6、效率价值最大化value/time(单位时间内的信息量)
文字图片url视频哪个性价比最高,哪个信息量最大,url信息量最大,图片性价比最高,视频信息量也很大但性价比最低。
案例:
朋友圈点赞诶有图像
小视频自动播放
单图缩略图很大,不用点开大图也能看清,而多图时就会变成小的缩略图,这时候接收方的诉求是第一时间知道九张图的核心信息,点开大图再具体内容
7、不同很易,更好很难
案例1:当时apple watch邀请微信做一个适合watch的产品,第一个版本微信做了雷达加好友,放在watch上创新又帅气,但apple没有采用雷达加好友的方案,为什么?
因为附近没有几个人带手表,在手机上都没几个人用雷达加好友,何况手表呢?无法体现产品核心价值,最后还是把收发消息、看朋友圈,赞等基础功能放上去,不为创新而创新,不为不同而不同。
案例2:为什么要做小视频?1、视频信息含量最高,图片和文字无法比拟,2、有些场景难以用文字描述,视频可以解决;做小视频是因为大视频信息量很大,收看时间长,信息价值不高,所以用6秒小视频来做到既有信息量,又保证信息价值。反例是QQ空间,空间一直有长视频,看到微信出了短视频,也把自己的长视频改成短视频,结果被用户投诉的要死,这就是产品经理没有想清楚自己的产品定位,一味模仿追随,空间最擅长的是沉淀,长视频是最好的沉淀形式之一,更别说空间还有pc阅读特性等差别。不同很易,更好很难。
微信最大的价值是有关系链有朋友,不用通过和同类产品比内容价值来凸显自己:我不是为了拍一个有趣的视频给你,而是告诉你我在哪在干嘛。如果微信要做小视频,要做的是信息,而不是内容,不是视频美化。很清晰的看到自己的位置,不盲目的和同类产品攀比,从来不是与外部赛跑,而是与自己pk的过程。
小视频定位:极快极易高价值核心定位是消息朋友圈
8、简洁的原则:简洁不是简单,简洁不是简单的把功能裁掉
为什么iphone刚开始的icon是拟物设计,这种设计实际是很复杂的,在一个图标上每个角度纹理都要处理,但对于用户而言拟物很真实,学习成本更低,在智能手机刚面世的时候可以降低学习成本。
为什么现在的iPhone要做扁平化,不再坚持拟物:因为智能机的普及,每个icon是做什么的,用户已经都理解了,不需要再用拟物的方式去普及,而扁平的icon并没有比拟物的简单,反而在设计上可能是更复杂了,需要用更简洁的方式让用理解icon。
9、逻辑原则vs线性原则:
避免用tabs,保持一个入口。如果你有两个tab的话,就会有一个主tab,按已有的数据显示2个tab会二八分配,80%的流量在主tab,只剩下20%的流量到第二个tab。如果你已经能决定哪个tab是核心,那为什么还需要第二个tab,如果你没办法决定哪个最重要,那分tab也没办法为你决定,还是会二八分流,专注主要功能,把所有流量聚焦在一个tab,不作无谓分流。不用多tab展示,一个地方不要两个按钮。(这点很多app都在犯这个错误)。
在逻辑原理和线性原则相冲突的时候,优先线性原则:
案例:微信的搜索原本是放在顶上加号旁边放一个放大镜的icon,但最后还是把搜索框直接加在聊天记录顶部的搜索框,而不是右上角放一个➕一个——————现在安卓版本还是放在加号旁边呢?
两个icon(抗拒两个icon,坚持线性原则)
10、真实vs噱头:真实性大于噱头,真实的内容才有生命力,噱头往往是对信息的破坏
案例:美拍等视频拍摄工具都有配音,加特效等功能,美化后让整个视频变的很好看,但微信不会做这些,因为美化后的视频,去掉了声音等,无法还原给朋友传递信息的真实现场。真实性还体现在微信的所有数据,各种对外的方式都秉持真实性。
打磨精品,注重产品细节
注重细节:收到多条语音,会自动播放语音;语音可以上滑取消等
极致的细节分享:
细节1:小视频播放完后从最后一秒到第一秒循环时直接切换会导致视觉上闪过一下,脑子里会闪过一条白线,为了让这个闪不那么不舒服,在小视频最后一秒做了颜色渐弱,通过一秒弱化让用户视觉舒服地过渡。绝大部分用户是不会感知到微信做了这个体验优化的,好的产品让人用的爽,而不需要让人知道他们为什么爽。
细节2:视频和照片的夜视效果在爱疯上不是特别好,所以微信的小视频和照片在监测到光线比较暗时,会提示加亮效果(为了这个小细节微信团队找过世面上所有产品比对各种相机产品,将加亮模式做到极致)
常见的坑和注意事项:
1、从目标倒推方案:比如我们要50万用户,那倒推要三件事每件事引流10万20万20万,按此方式可能会达到kpi目标,但很可能会背离你设计这个产品的初衷,用手段而不是产品功能达到目标,但这不是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提升活跃度:发现当用户好友数超过15个时,活跃度会增加很多;所以当时的做法是引导加好友,然后又引导加陌生人,好友数还不够,就改版附近的人,这种就是按目标倒推数据方案的反例。数据可以帮助你了解原因,但不会告诉你原因。一个成功的决策,不知道原因,比一个失败的决策更危险。(这点非常重要,很多团队觉得达到kpi了就万事大吉,而不去分析是用的牺牲未来的短期营销达到的,还是真的是产品优质达到的;这个错误是每天每个产品,团队都在犯的,能意识到这点的存在本身已经很不容易。)
2、关于AB test(分组测试):AB test可以用来对比效果,而不是选择方案,用的越多,表明产品经理判断力越弱
使用AB test时要有很明确的选择,并且知道影响因素是不可控的。
3、普通用户没法告诉你他们自己还不知道的需求,需求是产品经理去观察发现的。
不要去问用户你觉得我怎么做会比较好,因为他不知道,或者只是他以为他知道。很多人用mac觉得很好用,但在mac出来前你会知道你需要的好用的电脑是酱紫的么?比如很多用户使用任务软件时,主动设置很多任务,并且都加上了提醒,当用户主动加提醒时觉得自己想要被提醒,但当每天都被提醒n次时就开始烦了,关掉提醒甚至直接删除这个app。
4、能用标准方法/标准控件解决问题就不要用特殊处理
上述产品原则和体验就我自己而言感悟很深,很多原则需要再多次反复消化,对未来做产品很有启发,被提炼出的真理难的是在从无到有的提炼过程,而享受前人成果时,我们太容易因为理所当然,而忽略了每个真理对于现实运用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