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两会后,大致你我可以理直气壮地摆摊了,开店的老板店里的货可以走出店门,到外面晒晒太阳,望望月亮,敞亮地卖了。
俗话说,就是拿张报纸,铺在地上,放上货物,可以开张了。原先大概是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唯恐城管来了,现在似乎有了一些底气,不那么的怕了,但是怕心里的底气仍旧不那么足。
虽然总理都说了,但是有些管城市的城管没有发话,似乎还有点压抑住的放心。曾几何时,城管成了一个似乎带有贬义的词和职业了。
我开玩笑对朋友说,现在放开让摆摊,那原来城管多年空心经营、安营扎寨治理的战果,怕是一夜回到N年前了。例如,原来西安北郊的凤城一路东面,整条街道到了晚上,人行道上蹭一下子冒出无数个地摊。每当城管来时,小贩们如同老鼠见了猫,一个城管走来,无数个小摊主收摊裹物,惊慌失措,急切逃窜,那种害怕是发自内心,是出于原始本能的反应。这种状况持续了数年,你来我逃,你走,我摆。你追,我跑。你收,我哭、我喊、我拼命。后来城管弄来一辆移动式执法车厢,驻扎在街口,像一个据点,严防死守,终于把凤城一路的小贩们赶尽杀绝了,凤城一路的地面上再也无小摊小贩们勃勃生长得身影了。
当年严防死守,城管点燃城市的热点,引发极端事件不在少数,城管身亡、小贩撒手人寰的事件也是有的,掀翻执法车,小事弄成群体性大事也有之。北京首都有,各个省会城市有,当然还有轰动全国的延安自行车事件,城管双脚跳起暴击自行车行老板的大脑袋,多亏当时这位大哥年轻,身体能抗住,要是一般人,啊!那可不好说了。此次事件,史称“5·31延安城管踩人事件”。你看,就这么写入历史了。
我说的城市治理一下回到解放前,当然这是玩笑话。这种现象必须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的。城市治理者必定会做出更有智慧的决策。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当年城市治理的模式和思路,有没有问题,对不对呢?
上古时代,有个牛人,叫大禹。九州大地,州州洪水泛滥,怎么办?怎么办呢?加高拦水坝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只能是顺毛捋了,只能是疏导了,于是才有了百水归海。
水有了河道,顺道而行,可利百川,泽被苍生。如果四处漫流,那可是洪水猛兽了。
如果放任不管,什么地方都可以摆,什么时段都可以支摊开展,算不算城市里的洪水猛兽。至多,拥堵了人行道的交通,破坏了地面的整洁,引起众多的不满和怨言。但显然不是洪水猛兽,不是凶禽猛兽,干嘛要堵、要赶尽杀绝,要逼着他们租房开店呢?除此之外别无生路吗?
总理说:保留地摊经济,留给底层人民一丝温暖.”这句话在2018年时就说过,今年两会总理答记者问时,总理再次提出要求。总理说,人民群众有无穷创造力,回想改革开放之初,大批知青返城,大碗茶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在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原先我们可劲管,不让摆地摊,尽管是花费了纳税人诸多的银两,但是只要管理稍有松懈,地摊立刻会遍地开花。
我们要反思这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你看数九寒天,从建筑工地上出来的师傅,他满身灰白的水泥,工地外,辛辛苦苦就是挣的血汗钱,他们下了工地,第一要事,就是解决肚子里的问题。工地外有几辆买快餐的三轮车已经铺开,专门就是做这个生意的,便宜实惠,非要把他们感到店里去,花钱多、心疼。当然我们希望,这些师傅们能坐在四面有围挡、有暖气的店里吃上热火饭,但我们的希望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我们还有那么多的人未脱贫,需要节省每一分自己换来的血汗钱。
对于地摊来说,不是洪水猛兽,也许会给店铺等等带来冲击,但靠保护、靠打压地摊,就能保障店铺的健康发展。也有人说,都去摆摊,那谁来租房,谁来开店。也是个问题。街上就有两个人,都去地摊买东西了,我这店岂不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了。
假如整个市场就是一个蒸馍,原先只是开店的有资格吃,现在放开了,开店的、摆地摊的都能吃,而且摆地摊的人多量大,分给开店的少的可怜了。但是财富需要创造,市场也要靠创造。凭什么不让摆地摊,道理在哪里?从古到今摆了几千年了,到后来为了城市美丽整洁就不让摆了?
各大城市禁止摆地摊禁止的这么多年,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结果一放开,遍地开花,这背后暗含着什么?
地摊的货品一定就是低端,就是伪劣,就是脏乱差、就是坑蒙骗、就是品质低、就是三无产品,就是有毒有害吗?这不一定见得吧!
俺家附近原先有个李家凉皮,老两口买了多年了,老顾客很多,三轮车车不知道被城管收了多少回了,也不知道被城管驱赶了多少回了,但他依然在,吃他家凉皮的人依然那么的多,长时间不吃,想的不行。
我们不能武断的给摆地摊盖个大帽子,除了禁止摆,原先有哪个制度或者办法是关于规范地摊经营的,如果管理地摊能像管理店铺那样,地摊货上也能买到真金和白银。
不是不忘初心么?让摆地摊就是我们不忘城市管理为谁的初心之一吧!原先所谓集市,不就是四面的八方的人来赶集,不就是街道两边占地为商么。商贾云集、人来人往,不就是要摆个摊摊支撑起烟火气息么。
当然,上层让摆地摊,哗啦啦,各个城市尺度不一,似乎乱象纷纷的样子,网上各种段子齐飞,有开玩笑说城管给小贩打电话让摆摊的,又说城管领了任务必须完成人均3个地摊任务,小队长要以身作则完成5个,起带头模范作用。也有专家,严肃的表明:地摊经济对商业地产或有巨大杀伤力 必须收费管理。
让摆地摊才重出江湖,不妨先不争论,先摆摆看了,摆地摊现在需要更温暖的善待,城市管理也需要更有序和更加高效的举措。我们不能站在某个群体中来抒发自己的观点,比如地摊影响店铺经济、影响商业地产。
其实我们早对商铺、店铺看不惯了,哈哈!其实店铺真的要升级转型了,要进行新的革命了。就像网点打败实体店,难道我们要禁止网店嘛?如果地摊货也有保证,品质好,出门左转就到,便宜又实惠,我为什么非要去店里买呢?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实体店可以带来不一样的购物体验感,未来实体店也不会消失,地摊也会越来越洋气的。
又比如现在火的不行不行的,直播卖货,直播大咖薇娅薇娅直播间的人数有多少,有多少,吓死你,直播围观人数一度攀升到1.17亿,哪个实体店能做到一天让1亿多人进店闲逛。网上曾有《传统电商求薇娅留活路,薇娅停播一天,背后40个工厂都得跟着停》的新闻,大家可以去看看。薇娅停播一天,同时停的还有上万名工人,如果停播半个月,整个产业链就会断掉。
地摊经济打不垮实体、店铺经济,打败你们的是社会的发展变化,如果实体店再固守,再像原来的传统模式,最终估计也是躺在历史的沙滩上了。
中国经济是大河,大河有水小河满。财富都在一条大河里,对于国家来说,钱流进开店的店铺里,还是流进摆地摊的人手里,都在社会这条河里,我们必须学会在各自的浪花里飞溅。
一座城市需要温度,地摊也许能增加城市的一丝温度,能在一排一排的各色物品中,感受到人间烟火气。这种到处弥漫的烟火气,也许就是城市管理的进步,就是我们为了谁的正确选择。我不大喜欢北京城,晚上许多街道都是黑黜黜的,没有一点人气,不像西安的街头,到处是夜市摊摊,到处是三五好友的聚会,一幅充满人间生活气息的美好画面。
摆地摊的不一定都是无业者、低收入者,但都是人民,而且谁都可以摆。现在要做的是停止争论,让摆、摆好地摊的。
偶尔听到听一档节目,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不让摆地摊,就没有清明上河图。如果不让摆地摊,就没有东京梦华录。
《东京梦华录》里有这样一段话:巷陌路口、桥门市井皆卖(省略,卖的货物太多),皆用青布伞当街列床凳堆垛。
我也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