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慎思之,笃行之

慎思之,笃行之

作者: 兮6 | 来源:发表于2024-03-14 22:12 被阅读0次

    王阳明对于思与行的关系则这样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在强调知与行的统一。所谓知,便是对事情各方面的思考与了解。只有思考明白、了解清楚了才能开始行动;所谓行,便是将那些思考明白、了解清楚的东西付诸实践,如此才能有所成就。王阳明指出,圣人之学乃身心之学,其要领在于体悟实行,不可将其当作纯粹的知识,仅仅流于口耳之间。

      三思而行,已成为对冲动气盛的年轻人最好的劝谏,一直颇受世人的推崇。人们相信,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才是最好的,经过反复思量的行动才能顺利地进行。不幸的是,由此而形成了一种重思考而轻行动的风气。或许是过于谨慎,过于追求万无一失,人们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在了无限的沉思之中,结果越想越觉得准备不够充分,越想越觉得存在很大的问题,想着想着,本可以尝试的想法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疾而终。由于人的思维空间是无限宽广的,不受客观事物与能力的强行束缚,因此,想着想着便偏离正轨、越想越远而找不到重点的。当人们在思想的海洋中畅游太久而迟迟不上岸来付诸实践,结果无疑是窒息于其中,彻底失去付诸实践的机会与能力。

相关文章

  • #华与华书房#《中庸》【32】学习学五条,少一条就不是真学习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是学习之道,是 “学习学”的纲目。程...

  • “学习学”的五条纲目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华杉讲透】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是学习之道,是...

  • 2019-12-13

    继续《华杉讲透大学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是学习之道...

  • 2018-06-01

    以行践言学《四书》——《中庸》篇095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 知与行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问,...

  • 安沨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2019-01-13

    博学之、明辨之、慎思之、审问之、笃行之

  • 书法

    慎思。谨慎地思考。 出处: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和气致祥。对...

  • 要开学了

    天道未必酬勤,唯有慎思才能决定你的人生长远。 慎思二字源是出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十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励志之,健身之,涅槃之,弘毅之,自强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慎思之,笃行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gw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