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八
来自《第七章 合约:设定对话焦点》
P110
觉察抱怨模式
人们会下滑到低能量之中,不时对自己或他人感到羞愧,会指责,会抱怨。探索我们自己抱怨的习惯是件有意思的事情。你倾向于抱怨自己生活的哪些方面?你曾经抱怨过自己吗?还是大部分抱怨的是其他人?你是自已对自已发牢骚?还是会跟其他人说?
每个人都有最喜欢抱怨的话题!槽糕的司机,坏天气、坏朋友,坏习惯、坏工作、坏老板,糟糕的路况,难吃的食物,难用的电脑程序,严重交通堵塞,没时间、没钱、没支持、没焦点、没能量,无效的培训,没能力、没结果、没做完......
什么东西会点燃你的抱怨?
你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抱怨的?
你会说出原因和影响因素吗?(是这个导致的!)
你会将事情一般化吗?(总是会发生这样的事!从来没发生过这样的事!)
你会说出期望吗?(这类人或者这种情境,预计通常会造成某种特定的不好的结果。)
你会用放弃、生气、愤慨、沮丧、伤心或者愤世嫉俗的语气吗?
你会用贴标签的方式来抱怨吗?某人或某事太粗心大意了、太整洁了、太贵了、太穷了、太高了、太矮了、太胖了、太瘦了、太有钱、太蠢了等等。
贴标签很有意思。我们把人或情境划分开,要么归入,要么不归入一个类别。举例来说,如果你抱怨某人非常不专业,就是把人们分成两大阵营:专业的人,以及不专业的人。这些都是标签。如果标签表明的是一个人是否具有某种品质,这就是一个大的分界线。“是”是在身份层面的品质,很显然,“是”的品质不会改变。
潜意识天然表达的就是情感脑的群体性,这意味着我们的潜意识对待所有体的,是一样的。就是说我们需要密切关注自己发出的信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将所有信息都看作是关于自己本身的,无论它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无论我们给别人贴什么标签,都是镜像:它们实际上是关于我们自己的。
「I,重述知识」
关于察觉抱怨,过去你知道的方法有哪些?和拆页中的方法有什么区别?
在做心理咨询师之前,我并不能很好的抱怨。当每当抱怨发生时,我都会将它归因于外界。显而易见,这种方式使我更加痛苦,因为外界是无法改变的。
做心理咨询师之后,我知道了一种方法:情绪的外化。即将抱怨这种情绪,与我自己分开来。然后自己与情绪进行对话。这种方式可以发现自己情绪背后,真正关注的是什么。
相比于拆页中的方法,“外化”更为灵活,可却不方便掌握。拆页中的问题,有一个主线,通过连环地自问自答,使得自己的关注点发生变化。由于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可操作性更强。
「A1,激活经验」
你有哪些常抱怨的话题,挑选一个,聚焦到一个例子中,用拆页中的6个问题自问自答。
在四月份,我参加了一个培训。那个周末,由于我没有注意到当天上午由于马拉松比赛,长江大桥不让车辆通过,于是我坐在出租车上,堵了近一个小时。在车子我就抱怨马拉松,抱怨自己为什么不出门早一点,抱怨为什么不坐地铁......
自问自答:
1、什么东西点燃了我的报怨?
因为迟到了一小时,错过了精彩的培训。
2、我是如何表达自己报怨的?
怨天尤人,抱怨各种外界环境,以及自己的选择。
3、我认为的原因与影响因素是什么?
自己没有提前做好规划,同时也没有采取更好的方式。
4、我会将事情一般化吗?
不会。
5、我会说出自己的期望吗?
会,我就是想听课不迟到。
6、我会用放弃、生气、愤慨、沮丧、伤心或者愤世嫉俗的语气吗?
会,语气有明显的抱怨。
7、我会用贴标签的方式来抱怨吗?
会。会觉得马拉松这样的活动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A2,规划运用」
再思考一下,如何能够及时听到自己抱怨的声音,让自己不再陷入抱怨的语调、抱怨的模式?
注意到自己的不舒服,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以及语言中音调、情感的变化。然后再通过拆页中的几个问题,自问自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