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赵公山

作者: 罗汉 | 来源:发表于2018-10-09 22:16 被阅读2次

    2013年4月19日黄昏,我们在德阳体育场北大门集合搭乘大面包车去了青城后山泰安古镇的龙飞山庄,准备次日早晨去穿越赵公山。

    4月20日8时02分,我在酣睡中被一阵剧烈的震动抖醒了,原来是距此直线距离仅100公里的芦山县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

    祈福雅安!芦山雄起!

    众驴友纷纷走下木楼在店铺前集结,一边等吃早饭,一边商量是否还继续去穿越赵公山,结果是绝大多数人建议取消本次活动。

    我们几个归心似箭的人包了一辆小面包车直接回家了,其他的驴友仍然逗留在青城后山等待德阳的包车前来接运。

    挑战越艰,期望尤盛,9月13日黄昏,我们在同样的时间和同样的地方集合,又统一乘车去了青城后山泰安古镇同样的住宿地点。只不过此次到达时间有所提前,因为我们乘坐的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依维柯面包车。

    入夜以后的泰安古镇,风声潇潇,细雨蒙蒙,大家很为明天的天气担心。

    次日上午9点钟,两辆柳州五菱面包车将我们15人运载到穿越赵公山的起点。其中一位浓眉大眼、面色黝黑的李姓司机停放好车辆然后背上极为简单的行囊和弯弯的砍柴刀就和我们一起出发了。他就是我们本次穿越活动聘请的向导。

    穿越之前,全体驴友合影留念。

    我们走过一段很短的水泥路面就开始进入小路,向导的极端重要性逐渐显现,他不仅要在队伍前面带路而且还要用弯弯的砍柴刀披荆斩棘地开路。因为赵公山属中亚热带湿润常绿林区,植物种类繁多,乔木灌木竞相伸张遮天蔽日,野花杂草遍地丛生不留余地,假如行走间距稍微拉开一些就会看不见前面左摇右晃的五颜六色的防雨罩影子了。

    “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行走在后队的队友主要依靠的是向导砍下的植物枝干的印记,地上留下的脚迹与标记,喊话吼叫以及携带的对讲机来追踪蹑迹。

    一字长蛇阵的不息穿梭走到了悬崖峭壁处,大家犹如壁虎一般地小心翼翼地下到深沟里。

    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流水淙淙,清且涟漪的小溪,从其流向上看,这应该是流向通灵沟然后再流入味江的一条溪流。

    跨过溪流之后,我们从此便开始了沿着这条溪流时而左岸时而右岸时而溪澗里地溯溪而上。湿漉漉且滑溜溜的岸上沿途布有一条拳头大小黑色带蓝线条的里面哗哗作响的橡胶水管,那是当地人把神仙才能饮用得到的“神水”引向山下的真正“自来水”的水管。

    一会儿爬上岸上行走,一会儿下到溪澗行走,七拐八弯,亦步亦趋。

    若说我们行走的这条路可以称之为路的话,恐怕除了修建和检修自来水厂、人工种植药材和采摘野生山药、科考队、探险者以及狩猎者以外的人是没有其他人愿意“到此一游”的。整个白天里,我们也只是在靠近山下的一大片厚朴林里才遇到一位采药人。

    山自重不失其威峻,绝美的原始的风景多在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

    仰视绝壁凌空,俯视悬崖临渊,有时候是树木与岩石之间仅容一人通过,有时候是一边岩石一边悬崖,有时候是悬崖与悬崖架设的看似腐朽不堪的木棍桥……,高一脚浅一脚,稀一脚湿一脚,此时此刻除了手中的登山杖,地面上存在的所有的石头、藤蔓、树枝、竹竿等物体都成了最重要的抓手,哪怕只能借助四两力都让人有胜似千斤的踏实感。最为特殊的几个地方,就是已经枯死并且横行霸道地躺在路上的树干拦住了去路,紧紧跟随向导之后的传哥都会通过对讲机传来幽默诙谐的信息:“前面××米有单(双)杠动作,请按《国家体育考试大纲》翻越!”,“前面××米,你可以像乌龟一样爬着走,就是不能像人一样立着走”。横躺的树干倒高不矮的地方,我们不是匍匐穿越就是侧卧通过。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在走毛毛路时几乎用尽了人们能够想象得到的各种姿势,个个都成了“泥人脏”,人人手臂都有刺划伤。

    若干次的打滑与摔跤之后,再看看开胶的鞋后跟和如此之差的防滑效果,我开始怀疑是我粗心大意地将平日里爱穿登山鞋的影子的鞋子穿上了。因为我们父子俩的登山鞋的牌子、款式、尺码和颜色都是一模一样的,唯一差别是新旧程度不一样。

    下午2点半钟,我们来到了一个土地名叫“岩窝”的地方。“岩窝”我倒是没有看见,只是看见了狩猎者在溪涧旁用红蓝白编织布搭起来的一个简陋窝棚。

    老话说得好:常在溪边走,哪能不湿脚?我们在此路餐时,我和其他几位驴友顺带着在火堆旁“烧烤”鞋袜。

    在后来的行进途中,我两次婉谢了向导想帮忙背负行囊的好意而把机会让给了更需要帮助的女驴友。

    山势越来越陡峭,溪流越来越细柔。在两处绝壁挡道的地方,我们不得不使用携带保护绳,按“先行囊后驴友、女士优先男士随后”的方式,一个接着一个攀岩而上。

    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人在转。薄暮冥冥的时候,大家的体能耗费大慨也到了极限,再加上向导也对前进方向莫辨东西了。扫尾的高队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于是用对讲机通知前队选择了一块地势相对平坦又无泥石流之虞的地方作为宿营地。

    在正常情况下,露营篝火晚会是必不可少的,大家围坐在一起吃肉、喝酒、唱歌、跳舞、讲笑话、猜谜语和做游戏等等,不仅可以放松疲劳的肌肉和紧张的心情,还可以烤一烤湿透的衣衫和装备。唯独这次没有举办篝火晚会。究其原因有三:天黑了不好找柴火;附近缺乏水源;人真的是太累了。

    15日早晨7点钟,大家陆陆续续起床了,我的肩与腰、腿与脚均没有明显的疼痛感。

    草生峰巅不显伟岸,松长谷底不失高洁。在长满灌木丛的山谷中趔趔趄趄爬行了大约50分钟后到达了一块平地,看见这里有一些从前山上来在此扎营的成都驴友正在收拾帐篷。据他们说,5.12的时候这里曾经停放过紧急救援的直升飞机。昨夜我们是不知道此地是一个最佳的营盘,但即使知道可能也没有多少人有力气爬到此地。

    抬头再向上望去,细雨薄雾中若隐若现的赵公庙就在山顶100米处。

    赵公山的称谓甚多,最早的《山海经》称为渎山,《华阳志》称它为成都山,天国山,后来称为压月山,大面山,自从有了财神爷赵公明之后就叫赵公山了。它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玉堂镇境内,为邛崃山脉南段的东支,是青城“洞天福地”的福地所在,海拔最高峰为2434米(在此可远观紫坪铺水库),它是青城山—都江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青城山最高峰。我用卡西欧电子手表测量的数据显示,赵公庙所在地的海拔高度是2275米。

    住持赵公庙的仅有一个道人,人称王道长(图片前排居中者)。此人年纪年纪轻轻却早已看破红尘,唯道是从,一片冰心,笃守遗教。从他的身上看不出名刹古寺中那些“穷和尚富方丈”的所谓的宝相庄严、仙风道骨,却散发出了上善若水、柔弱不争的道教为人品质。他除尽忠职守地做好教务工作以外,还要热情周到地搞好接待工作,比如为大家免费提供开水和配合游客照相等。

    走进庙虽破落,香火犹存的赵公庙,从衣着打扮上看,来此游山玩水的驴友居多而访道求仙的香客稀少。

    对于任何一门宗教,我从来都是持半信半疑的态度。此次既然好不容易徒步穿越寻根到了正宗的财神爷,为讨个“利是”,在没有道长敲罄并且念念有词、我也没有烧香许愿的情况下自觉自愿地捐献了20元功德钱。

    驻足寺庙远望, 回首来路苍茫。从与清静寡欲、自然无为的王道长的攀谈中获知:从我们昨天这条鲜为人知的线路穿越上来的驴友,一年之中不超过50人。

    啊!我们此次就占了五分之一点五的比例。得瑟一下,咱们自己佩服一下自己哦!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正如张贴在墙上“驴哟网”的队旗模仿凯撒大帝“我来过,我看见,我征服”而成为“我来、我看、我征服”的口号一样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自豪感。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

    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 “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 “自然而然” 的。“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

    “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道以自己为法则。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道家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笑眯眯的王道士褪去道袍与我们行进在队伍最后的几个队友合影留念,并目送我们下山。

    秋日的太阳透过雾霭开始上山,我们踏着泥泞已经开始下山。

    下山的小路是上赵公山的正路,因此来来往往的游客比较多。此路是由众多爱心人士捐献善款修建的,全程均用木棒或者石块铺设而成。沿途适当的地方都搭建了供人歇脚的简易凉亭,间距不等的大树干上还会张贴着共有蓝绿红三个颜色三行大字的醒目的印刷体标语:“环境保护很重要,齐捡共带靠大家”、“亲,为了你的屁股,请自备登山杖”、“山路崎岖,注意安全。”

    在玉堂镇我们坐上了返程包车,大家高高举起裸露的手臂显示划伤情况。

    痛并快乐着,累并幸福着!每次户外活动归来的感想其实都差不多,但期盼下次的穿越目标却是不一样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穿越赵公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je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