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诚然,知识储备是创作的基础,但是万卷之书应当读什么书,怎样读书才能达到有神之境地?
读书的前提是要选择有益之书。有很多人为了追求阅读量而读书,只是一味的阅读,鱼龙混杂的书籍,偏偏忽视了阅读最为重要的前提,书籍的高质量。在阅读的过程之中,他们的确学到知识。却也接收了大量的有害的不健康的信息与思想,轻则导致阅读效果事倍功半,重则导致阅读者的思想与行为产生偏差。正是因为缺乏必要的选择,才引发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尤其是在当代思想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电子书等新型阅读方式兴起,各类书籍层出不穷,我们更应该擦亮眼睛,做出正确的选择,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书。读一本好书,就是跟一位思想品德高尚的人交流,通过有益的阅读,我们才能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提升阅读水平,扩大知识储备量。
读书是学习的过程,更是思考的过程。不加思考地阅读是对书籍的不尊重,也是浪费时间的行为。智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加以思考,学习其中的要义,愚笨的人在阅读时封闭思维,沦为文字的奴隶。因此智者“下笔如有神”愚者“作文三十年”阅读的意义在于从作者的笔下学到知识如何吸收。只有加以思考和理解进行消化,才能转化为自身的营养。读书的忘我境界,即是走近书中成为书中的人与物,“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体会书中的喜与悲,唯有如此,读书才能有益。万卷之书,只读不思也只是堆积的汉字而已,学而思之,才能将其变为自己的内生动力。不读死书是对书籍的尊重,更是对知识的尊重。读书的检验标准是对其的有效利用,读书的目标之一是能够对所读之书加以利用,对吸收到的知识要通过不断的利用才能巩固知识,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正如我们的学习目的。是服务于未来的实践。如果没有大考,小考加以经常性的考核,那么学到的知识也会慢慢被我们遗忘,形成学习与以往的恶性循环,到最后一无所获。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我们必须通过利用来深化,我们对他的理解,促进阅读的益处得到充分发挥。
万卷之书择、读、思、用才能读笔下有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