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和你说:“抛弃你是因为爱你!”你接受吗?
最近接触到了一位女孩子,加好友半个月,无论我发什么内容都没有回复过我,直到她看了我的个人重塑报告——《目标导向下的建构之路》。她和我说:
“发现体验生活比经历生活更重要,体验生活代表了整个的人和心都在自己身上,经历生活可能就只是把这段时间度过去了,没有看见自己。主动的选择度过的每一秒都是体验,被动的牺牲只是经历了一种生活。”
我瞬间被她吸引了,很多人看完我的报告的反馈是“你太厉害了!”而这个女孩子与众不同,她悟性极高,她能淬炼出属于自己的内容。在她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很好奇!
她逐渐地向我打开自己,18年抑郁,19年3月刚刚离婚,对自己的完全不认可。“离开上海,贵阳呆了半个月,回到杭州,一个人住,一个人读书,一个人上下班,自我疗愈,撑过了那段内心荒芜的时间。”
我觉得她太厉害了,我问她是如何做到的?
她觉得她很渺小,她觉得别人经历的事比她的要大很多。她完成了某项事情是因为事情本身简单,理所应当,别人完成了某项事情就是别人比她高能。而且她不觉得这是问题。
她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跌入谷底的人,一无是处的人,她的自卑隔着屏幕溢出来。
我问她:“你的原生家庭是不是忽略你?”她的回答让我震惊了。
“我有些迷惑,我的原生家庭是指我的亲身父母,还是我的第二任父母,或者是现在的父母?”
“我被我亲身爸爸送了两次人,才遇到现在的父母,但是他们经常通过我的不好来对比他们的好。”
我难以置信,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迎面袭来,如果我被亲生父亲抛弃两次,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我爸妈在用自己的力量抚养我成人,我却曾经埋怨他们不会做父母,没有给我积极关注和真正的爱!
她的生长环境无异于贫瘠的土壤,这样的土壤出会滋生出什么样的生命?大部分是报复心理强的人,长期得不到关心和爱,一种被害者的心理,用破坏性的行为得到他人的关注。这也是我震惊的原因。
她的人生自画像充满了讨好型人格的特征。或许只有隐藏自己,讨好他人,才能让自己过得开心一些。”我不是自己,我是他人的附属品,我必须依赖他人才能证明我自己的存在。”
行动任务:我是一个什么样什么样的人?
1、我是一个乖巧的人。喜欢规规矩矩的,符合父母对我的期望,符合书本里对女性的要求。(小时候走路拖沓,不干脆利索,我妈对我说,哪有女孩子这样走路的,于是我变了)
2、我是一个温柔的人。已经记不清对女生温柔的要求是来自于父母还是社会,亦或者是书本了,我只知道在我不知怎么去判断对错的时候,总有人会告诉我温柔的女生受人欢迎。于是我成了温柔的女生。
3、我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以前也是爱说话的,后来跟父母吵架,他们会把我曾经说过的话断章取义,用于攻击我,慢慢成习惯了,也就不再爱说话了,我可以一个人呆着半个月不说一句话,曾多次有这样的经历。
……
要求写20句简短的自我描述,她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2200多字的文章,我截取了其中三条。大部分人只写现状,她写过程,她明白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或许也是因为知道事情是如何发生的,她觉得现在的样子很正常,再来一次,依然会是同样的结果。她还在想着原谅和接纳自己的原生家庭,字里行间感受不到任何的怨恨。
她的内心充满的无穷的力量等待爆发,她不知道。
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工作组的同事听,我说我一定要帮她。我第一次面对咨询者泪流满面。我知道这个行为并不专业,但是我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
第二天的学习任务,她一直没有完成。从她的自画像中,我猜测她怀疑我帮她的动机,若不是有前一天和同事的聊天记录,还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来证明我自己。
这亦是不安全感的体现。对外在的关系没有信心,甚至是自己有一种不配得感,“我不配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终于,她放下了心理防御,和我分享她的生活起居,她招待朋友的美食,那么地美好!
如果她不和我说她的故事,我从她可爱的头像、温柔的外表、热爱生活的状态,是无论如何都看不出来她的现状的。
每个人都呈现出TA想成为的样子,而隐藏起来自己真实的模样。TA觉得自己的现状不够好,不应该被看见,不被他人接纳。
其实是自己未曾接纳自己。
大道至简,人与外界他人之间的关系,最后都会还原到与自己的关系。
世界是多元的,人因体验不同而呈现出多元性,也正是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差异成就了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世界,这是相辅相成的。
应试教育中总是强调规则,强调理论上的对与错,但是人生而不同,人不是机器,不应该在标准化的学习中成为一样的人。
所谓的优点和缺点,都是人为的判断标准,换个角度或者环境,优点可能就是缺点,缺点变成了优点,在一个环境里越适应,换一个环境越不适应。它们只是特点而已!
存在即合理。在生活中体验存在,比单纯的经历更有意义!
最近和她聊天,很欣慰地看到她通过学习发生了一些变化,更加地开放自己内心了。我知道她已经开始逐渐接纳自己了,期待她可以在这里继续破框,释放能量,在救赎自我地路上,帮助更多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