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学回忆录第十讲(上)——读后感

文学回忆录第十讲(上)——读后感

作者: 三山五岳客 | 来源:发表于2018-08-10 00:51 被阅读0次

文学回忆录第十讲(上)        印度的史诗

        第十讲其实被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讲的是印度的史诗,篇幅很少,但是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有一个年轻人要拜一个名叫特洛那的武艺高强的人为师,要学习射箭,但特洛那不愿收他为徒,除非年轻人能将自己的大拇指割下献给他,在现在看来,这个行为略显荒谬,但是在故事中,年轻人毫不犹豫得割下了自己的大拇指,当然,因为失去了大拇指,年轻人也就不能学习射箭了。

        木心先生在讲完这一个故事之后,又联系了中国的一个故事——尾生抱柱。并且讨论了“愚忠”的问题。木心先生认为古代人有着高尚真挚的感情,但是没有同等的智慧,才会发生如此悲剧,但是今人聪明了,却也失去了真挚的情感。

        在我看来,每个时代都有各种各样的人,古代也有亚里士多德那样更爱真理的智者,当下也有感动中国之类的饱含真挚情感的人。重要的是我们想成为怎样的人,当然,情感与智慧兼具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有时这两者并不能同时发展,那么重要性就是各有看法了。

        现代社会似乎更强调理性,智慧。当然了,我们也不能为了智慧而放弃情感。二者之间应该有一个微妙的平衡,避免极端的情况。

        首先,过分的重情感很有可能会伤害自己,不得不承认,经过现代化的发展,我们已经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如果随意敞开心扉,那么只能是自己不断地受伤。其次,我认为重感情的反面不见得一定是冷酷无情,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要进行广泛的协作的,不太可能出现“无情对面是山河”的情况。我认为重感情的反面是滥情,以前听过一句话“对所有人都好就是对所有人都不好”,与人为善自然是好事情,但是每个人在自己心中的分量不应该皆相同,有时对待情感要慎重一些。我的有些朋友认为广撒网,没了这个还有那个。对于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如果广撒网,这就是对一些与你关系不错的人的情感的一种伤害,你可以追求自己的舒服,但是你不能伤害别人的情感,你可以选择自己的心境,但是不能左右他人的内心。

        其实我想说的还是在理智与情感之间把我握一个微妙的平衡——不暖到烫伤自己,也不冷到冻伤别人。

文学回忆录第十讲(上)——读后感

相关文章

  • 文学回忆录第十讲(上)——读后感

    文学回忆录第十讲(上) 印度的史诗 第十讲其实被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讲的是印度的史诗,篇幅很少,...

  • 《1989-1994文学回忆录》上册读后感

    《1989-1994文学回忆录》上册读后感 2019年下半年,明明推荐《文学回忆录》,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 明明...

  • 2019-02-26

    《文学回忆录》 第十五讲:孔子、墨子 在讲孔子等人之前,木心先介绍了思想家的阅历和知识增长的方法,老子是无师自通:...

  • 文学回忆录第十二讲——读后感

    第十二讲 楚辞与屈原 这几讲的主题可以说是开了中国文化浪漫与现实的先河,北有诗经,南有楚辞。 三国,汉...

  • 《文学回忆录》第十讲

    《印度的史诗、中国的诗经》 这一讲中故事性内容还是很有趣的。 印度的史诗太笨重,范围全在印度,无人能通读,只能概括...

  • 希腊神话之艺术

    最近两天,没有贸然继续读《文学回忆录》的内容,而是停留在了《文学回忆录》的第二讲,因为这一讲里,除了说命运之外,木...

  • 《楚辞》与屈原

    今天,读了《文学回忆录》一直停留在第十二讲:《楚辞》与屈原。 前面几篇文章,写了关于《诗经》的。相对于选自北方诗歌...

  • 在很忙很忙的日子里读《文学回忆录》——古希腊罗马部分(下)

    (文中所引用句子,来自《文学回忆录(上)》,第三讲:希腊史诗、第四讲:希腊悲剧及其他) 一 “西谚曰:人人知道荷马...

  • 《文学回忆录》--第十七讲,魏晋文学

    谈西方文学艺术,可以从文艺复兴着手,往前推,往后看。中国文学,可从魏晋文学着手,往前推,往后看。魏晋时代,正好是承...

  • 《文学回忆录》第十二讲

    《楚辞与屈原》 “文学要拉硬弓,不要拉软弓。所谓拉硬弓,要独自暗中拉,勿使人看见。《诗经》、《楚辞》,是中国文学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回忆录第十讲(上)——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mh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