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经历了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次谈谈我是如何应对学生提问的。教学领域中,理想中的良性循环是 “教学相长”。老师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发问促使老师改进自己的教学,老师和学生互相促进,一起成长。
提问类型
在我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提问五花八门,除去八卦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两大类型:
1.求知识或技能
想知道一个确定的事实或操作方法,通常是历史事件、数学公式、字的读音、软件操作方法等等。
比如:秦朝何时灭亡?勾股定理是什么?“犇”读什么?Word里如何插入目录?
这一类问题,第一选择是引导学生去找,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使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如果学生连敲几下键盘、按两下鼠标都嫌麻烦的话,以后工作时会把领导或同事烦死吧?
善用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所在省市的图书馆)——图书馆当中有很多纸质的或电子的优质资源,但是利用率并不高。
2.求解决方案
知道确切的知识或技能,但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比如:给长城贴瓷砖需要多少块?如何使用Excel制作成绩单可以自动计算,一劳永逸?
个人成长过程中需要指引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去做。
比如:考研还是出国?就业还是创业?Offer选阿里的还是腾讯的?
无论是应用现成的理论解决问题,还是成长的烦恼,都需要动脑思考,但提问的人想要的是结果,这是一个无奈的事实,懒于思考的人太多,多得超乎你想象,以致于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自己懒于思考。
如何提问
每个学期开始,我都会把我的微博、QQ、邮箱告诉我的学生,所以,经常有学生通过上述途径向我提问,提问的内容大都可以Google或百度到,未经过努力未经过思考,拿来就问的有很多,高质量的提问很少。
抛却质量不谈,很多学生不会提问,举两个例子,括号里的内容是我的补充,其他都是原话。
例1:学生A和我的QQ记录
学生:老师,您好!( 12点57分)
我:你好!( 13点13分)
学生:有个事儿问你一下( 14点35分)
我:说吧( 15点30分)
学生:在??(N天之后,23点26分)
我:不用确认我在不在了,有事儿直接说吧(次日8点27分)
例1小结:
很多学生用QQ的时候,有以下习惯:
1.要确认对方是否在线,虽说智能手机很普遍,但也未必能够及时响应,不要把老师当24小时客服啊,亲!
2.一条可以说清楚的事情,写成多条,几个字一换行。
3.不自报家门,以为加过QQ之后老师会认识他,学生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老师可能同时教几十名学生,甚至上百名学生。
例2:学生B和我的问答记录
学生:
想请教一下关于计算机二级的事儿
在的时候回一下谢谢
二级都考什么?
是什么方式的?上机?
报名时间是也像四六级一样一年两次?、
要怎么复习?用什么资料复习
还有怎么报名
大概这些谢谢
我:前四个问题,百度一下就知道了。报名找系里的教学秘书问一下。
学生 :老师!老师?你。。。。。。。同学让我帮忙问的好嘛?!现在我们都没有计算机课了好嘛?您不能就这样回答我吧?
我:和有没有课没啥关系吧。百度一下轻松就能查到的信息,为什么一定要让占用别人的时间呢?
学生:哦,这样啊,那行我知道了。看来要老师没用是吧?因为书上的东西百度都有啊。对不起了哈!~
我:最悲剧的莫过于:我让你百度是告诉你方法,你却以为我在敷衍你。
我也不是靠告诉你答案刷存在感,如果我教过的学生,只想着要资料要方法,从不想找资料找方法,那是我的失败。
我问别人东西的时候,会考虑如何节省别人的时间和劳动,看看我自己能找到哪些资料,遇到了具体的困难再求助,而不是一股脑地问问题。
某种程度上,老师没有Google、百度实用,你现在知道也不晚。
我从来没想过做学生的百度知道,这个定位我做不来,我在课上也很少直接讲书本上的东西,因为老觉得把书本直接搬到课堂是侮辱学生的智商,告诉学生如何去找,如何去学才是我的工作。
你回复我的内容除了暴露出逻辑混乱、情绪化之外,没有别的东西。
我现在告诉你这个,是觉得你还有潜力。如果你再过几年,还是这种熊孩子的状态,我可能未必会告诉你这些,因为说了你也听不进去,总有人会用别的方式告诉你。
如果你能看到这儿,说明你还可以自省,祝好!
学生:惊愕,没想到还会回我并且回这么多;愤怒,因为你感到悲哀而且说的是我的错;莫名其妙的泛泪,特么的应该还是被气的或者是觉得有理吧不爽;回归平静,谢谢您但还是很不爽但还是谢了吧。嗯,我确实就是很情绪化。
例2小结:
可能不只一个学生这样想:老师有义务回答学生所有的问题。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老师有义务教会学生自己找答案,还是那个“渔”和“鱼”的问题,给“鱼”很快,但是,副作用极大;给“渔”虽然慢一些,但是,长远角度是非常健康的。
总结
提问可以反映出一个人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也是促进思考的手段之一,对于提问,我的看法如下:
1.要勇于提问,同时不要怕提出的问题被人笑,试错要趁早,但是,不要重复地犯错,要不断提高自己发问的质量。
2.不要为了提问而提问,有学生提问是没话找话,为了证明自己好学,或者为了多跟老师沟通,以便给老师留下好印象;但事实证明,这样做反而会让老师对学生的印象大打折扣。
3.我不是维基百科,也不是百度知道,也不会充当这样的角色,但,我可以告诉我的学生,如何使用这些工具为自己所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