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2日 【今日精华】今天《超级个体》中探讨了“重过程还是重结果”的问题,用一句托福英语写作中常用到的话回答就是“It depends”(要视情况而定)。
的确,我们也常常被鼓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而耕耘就是过程,收获则是结果,我们也常常说“功不唐捐”,只要你去努力了,这个努力的过程本身也可以视为一种成功。
专栏中提到:结果和过程并不是对立起来的,没有过程不存在结果。但是没用预先设定的结果---你都不知道“过”了没“过”,哪里有过程?我们是通过结果与外界交换的,不是通过态度、感受和心情。
“做事思维”和“结果思维”的区别,放在训练中,就是“练习”和“刻意练习”之间的区别。日拱一卒,循序渐进,每天进步1%都是“成长”这一“结果思维”驱动力的呈现。
古少侠的观点是,三种场景更加需要谈过程:1 心理活动,而非社会活动,比如恋爱、思考、体验和旅游等,幸福本身就是一种过程性的情绪;2 成功以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宏大的惋惜和失落和“哪里都不曾去过”的失落,不在一个层次;3 终极思考,当我们把时间的尺度放在一生中,可以说“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因为人生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就是死亡。然而,你的孩子或许会延续你的习惯、心智,这是你留下的结果,离开后依然延续。比如手机、汽车的迭代更新和科技的创新等等,是前人贡献的结果。“从终极角度来看,我们的肉体会死掉,留下的贡献、成就恰恰是结果啊”。
【我要分享】
这让我想起一篇关于“启示”的文章,讲到一只虫子艰难地往墙上爬,常常爬到一大半跌落下来,但过了一会儿,这只虫子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了……
第一个人注视着这只虫子,感叹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竟然这样执著、顽强、百折不回,我遭到了一点挫折,岂能气馁、退缩或自暴自弃?难道我还不如一只虫子?”
第二个人却禁不住叹气说:“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它毕竟是虫子,不懂反省,而我是个有思维头脑的人,可不是虫子,应该理智而聪明,不能闷着头蛮干一气……”
第三个人询问智者:“观察同一只虫子,两个人的见解和判断截然相反,得到的启示迥然不同。那他们哪一个对呢?”
智者回答:“两个人都对,因为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这两个观察虫子的人感觉和判断虽不一致,但他们同样有反省和进取的精神,形式的差异,往往蕴含着精神实质的一致。
所以,最关键的是,我们要从学习的内容中感悟到对自己有帮助的思维模式,获取有利于自我驱动与自我成就的心灵力量。
我觉得,尤其是在职场上,“结果思维”是非常值得修炼的心智模式,因为我们是通过结果与外界交换的。“目的为先、不忘初心”,我们想做什么,想法和行动是过程,而做到了才是结果。“言必信,行必果”非常重要。
古少侠说过,过好人生,首先要有方向感,其次要有执行力。用智慧找到方向感,用勇气保障执行力。那么,“结果重要还是过程重要”?都挺重要的,这有点像“方向感”和“执行力”的问题。对于个人在职场的发展而言,我觉得“结果思维”更重要,因为,我们首先需要有方向感,只有你知道自己想要抵达的方向,整个世界才可能为你让路。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如何去开始一个过程呢?
先想清楚了想要的、更好的结果,是对战略的思考,而为了结果去行动与耕耘的过程是战术,就像我们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一样,我们需要用“结果思维”去推进过程。过程和结果并不是对立的,相反,想明白了结果,并为了结果去倒推执行过程时,才更有可能让过程有效而精彩。
每天除了“三件事”之外,还要记得设计人生的小确幸。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每个人都会遇到得意或失意的时候,得意的时候可以借机多学习、自我成就,失意的时候则需要自我疗愈、主动获取点幸福感,而感受小确幸,的确是一件性价比很高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