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电影,电视剧的时候,我们总是会问,“主演是谁?谁是好的,谁是坏的啊?”
然后,看的多了,我们基本也能大致猜测到结尾了,类似好人肯定能战胜一切,坏人肯定会自食其果,类似有情人肯定终成眷属嘛,有才人肯定报效祖国嘛……
可是,多年以后,我们走出校园,进入社会,才恍然大悟,“哦,原来这世间并不能简单的分为好和坏啊。” 不仅如此,现实生活中还可能出现,彻底颠覆我们以往认知的现象。噢,相貌丑陋的人也很可能心地善良呀。嗯,腰缠万贯的人也很可能慷慨大方呀,额,才高八斗的人也很有可能碌碌无为呢……
咳……只能说,那时,荧幕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点歪曲人们价值观的嫌疑。可能,那些导演仅仅觉得,他们是在做生意,他们的所作所为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他们的初衷是只拍能迎合大众趣味的影片,至于现实情况是否如此,他们才不管呢。
除此之外,另一个常见的极端现象就是,有时,人们会急于求成,有时,人们会心痒难耐,也可能,人们真的看了那些爽片之后,信以为真了吧。
就拿阅读一本书来说,我常常会粗略的估算一番,要是我一天能读70页(事实上,这是我少有的数据)的话,那三到五天,我就可以读完一本。再一合计,那我要是再加把劲,一个月读个7、8本,应该问题不大吧。可现实情况呢?工作的繁忙,生活的琐碎,常常让我很难完成当初的美好设想,有时,别说一个月7、8本了,就算是3本、4本,也很难完成。
我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会有和我雷同的心态。有时,我也会纳闷,为什么我会如此着急,如此急于求成呢?慢慢来不好嘛?又不是大家坐那一起吃饭,会有人跟我抢似的,我这是较什么劲呢我?
事实上,这就有点像是,越是没有钱的人,越喜欢买彩票。是啊,他们真的穷怕了,他们太渴望一夜暴富了。越是学渣,越是渴望什么考试终极技巧之类的东西。可然后呢?那些所谓的“教育家”们,在深谙人们的此种心理之后,往往会语重心长的告诉那些学渣们,“不要怕!跟我学,把我的各种方法技巧学到手之后,保你三个月考上清华北大,两个月考上重点985,一个月考上211……”
咳,实话实说可不行,大家可都是拿着真金白银来的啊,大家可都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大的提升的,你若是不能满足我的 此种需求,那多说无益,那只能证明你不行,那他们就会一次又一次的找寻那些奇术淫巧,然后,永无止境的找寻下去。
记得,我曾经看过一档节目,主持人采访当时在北京打拼的一个小伙子,他因为在一个酒吧里表演反串而小有名气。在节目将要结束的时候,主持人问了他一句,您是不是特想出名?那个小伙子说:“是啊,我真的想赶紧出名,我奶奶的眼睛不好,我巴不得出了名之后,赶紧赚钱,然后给我奶奶治眼睛……”
至于后来,他是否真的出名了,我已不得而知。不过,我猜测,可能在那次节目之后,他就走在了所谓的“快速成名”的路上了吧,而且速度可能越来越快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65956/7f0a99001f672ac7.jpg)
与他们类似,我总是感觉自我的知识太过匮乏,总感觉自己早已被这个社会所淘汰了。所以,我要迎头赶上,我要快一点,快一点,再快一点,可最终,姿势走形到让自己焦虑万分。
若是,这个时候,你问我,“来来来,你讲讲,你看了些什么,也给我们讲讲嘛?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内容,给大家说道说道嘛?”
大概,我只能支支吾吾,道不清,也理不明。最后,羞愧难当的我,躲在一个角落里,默默地舔舐伤口,陷入无尽的自我怀疑中。
于是,我终于意识到,急功近利会让自己心态失衡。本想着做一个进取型选手,本想着做一个只跟自己的过去比较的人,可往往事与愿违,我逐渐变成了一个表现型选手,我逐渐变成了一个热衷与他人比较的短期主义者。
好了,吃到急于求成而导致的苦头的我,才如梦初醒,什么数量不数量的,相比质量,数量简直弱爆了。扎扎实实的把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段落,每一个概念,都内化为自己的言行举止,才算是真正的阅读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