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活得开心,就是人生目标

活得开心,就是人生目标

作者: 太平洋玫瑰 | 来源:发表于2018-05-05 10:04 被阅读13次

    国内朋友经常说,生活很累;国内的媒体也经常说,中国人活得很焦虑。因为大多数人都在追逐名利上的成功,即使有人不想,但受环境所迫,也不能独善其身。

    我经常很惭愧的看着国内朋友励志奋斗的人生,反省自己的不思进取。他们有很多高大上的目标,而我只想活得开心。

    我理解在国内生活的人,因为世风如此,想做另类,没那么容易。如果生活在新西兰,很可能一切都不同了。

    前段时间,徒步时遇到一个德国人,二十七八岁的样子。他研究生毕业,在新西兰打工旅行,已近一年,回国的机票都买好了,剩下几个月想花掉积蓄,把新西兰玩个遍。

    法国人和德国人都非常喜欢新西兰,在徒步的路上,遇到过无数。所以我问他,为什么好多德国人都来新西兰长期旅行呢,好像这是件很时髦的事。

    他反问我,你不觉得新西兰是个很特别的地方吗?我想他是指风景,因为这里到处都很美,像天堂一样。

    他说,不止是风景,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也很特别。即使是在崇尚自由、享乐的西方国家中,新西兰也是独树一帜的。新西兰人很放松,不特别在意金钱,不执着追求成功,不爱炫富,不爱攀比。

    我没在其他西方国家长期生活过,无从比较,也没有发言权。在我的认知中,北欧国家的人,生活也很随意。我想,大概因为他在西欧,又是德国人,生活过于严谨,难得放松吧。

    在和他聊天之前,从没认真想过新西兰人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出众之处,我只是沉浸在它的美景中。经由他的提醒,我想起了很多点滴小事,之前被无视和忽略了。

    微笑的陌生人

    同事V是个土生土长的基督城人,十几年前,因为婚姻失败远赴欧洲定居。后来,在比利时遇到所爱,婚后带他回新探亲。

    她的丈夫P很有个性,爱憎分明,非黑即白,不太随和。一天清晨,他俩在海滩上散步,遇到了好多陌生人,大家都对他们报以微笑,并轻声问候。P十分惊异,因为在比利时,如果对陌生人这样,对方会以为你有病了,这和在中国的情况差不多。

    友善快乐的新西兰人给P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他们决定回到新西兰,开始新生活。

    一天,在一个酒吧中,P遇到了基督城某电台的记者,并聊得很开心。记者当即采访了他,想让他谈谈一个欧洲人对新西兰的印象,P自然提到了那些微笑的陌生人给他带来的触动。

    记者问他,对比利时还有什么怀念,他说,除了有一辆心爱的自行车,被迫留在那里外,什么也不留恋。

    V至今还保留着那段采访录音,偶尔想起,还会放给朋友们听。我想,这多少满足了她做为一个新西兰人的自豪感吧。

    只是P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新西兰人总是气定神闲,平静而开心呢?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大多数新西兰人是这样生活的。

    热爱自然,看淡金钱

    前段时间,一位华人好友想在基督城买房,有一天他看了一处房子后,特别感慨。那天,他进入了一片住宅区,那里不像国外的居住区,却特别像国内的某个高档别墅区。

    我问他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他说,我们这一区,洋人特别多,家家门前有草坪,到处花团紧簇。花园中的植物都是精心修剪过的,还时常能看到他们在花园里忙碌的身影。

    可他看的那一区,房前都是水泥地,屋后有个小花园,裸露在外面的草皮也很少,基本都铺了砖。带他看房的洋人中介,特意把他领到那里。因为这个颇有经验的中介,知道好多华人不喜欢园艺,他们既没有打理花园的技能,也没有打理花园的时间。

    如果有草坪,就需要经常剪草,稍微懒惰一点,草坪就不好看了,这些劳作对好多华人来说,是一种麻烦,而非乐趣。

    中国人不喜欢园艺,我的洋人同事也略有了解。因为她妈妈曾有一位中国好友,一直希望把自家的草坪改为水泥地,洋人同事颇不理解这样的选择。

    因为他们会把打理花园看做是一种放松,一种乐趣,即使自己无力打理,也会请人帮忙。精致的花园,装点了生活,让美丽俯拾即是。

    我解释说,中国人不擅园艺,因为在国内,我们住的是公寓楼,没有这样的机会种树栽花。可她说也不全是吧,你们中国人特别喜欢赚钱,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赚钱,仿佛只有赚钱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自然没时间打理花园了。

    在这个问题上,我确实没法和她争辨,因为基本属实。不止是中国人,亚洲人都很努力,很勤劳,也更在意金钱。

    而洋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则比较随意(至少我看到的基督城人是这样的),他们的成功标准更多元,更在意个人感受和人生体验。

    开心放松,活得自我

    我经常观察洋人同事,发现他们活得很随性,怎么开心怎么来,完全不在乎别人的想法,也不会中庸和圆滑。

    前段时间,一位同事离职,大家为她开欢送会。有两位同事坚决不参加,她们不喜欢要离职的那一位,其实我也不喜欢。但我说,她都要走了,还是参加吧,不然组长可能会奇怪的,因为平时并无明显矛盾。

    结果她俩异口同声的说,我们才不管呢,不喜欢也不高兴参加,组长怎么想,其他同事怎么想,有什么关系。

    我用传统的中国思维来考虑这件事,想维持表面的关系,而她们根本不屑于装假,更懒得隐藏。

    生活在国外,除了语言外,最需要适应就是不同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好多华人习以为常的事情,洋人觉得无法理解,而我们也是这样看他们的。

    有时,仔细想想这些差异,最终都会归结到一个问题上--生活态度。

    我刚移民的时候,在一家锁具厂工作。听到某位洋人同事说,以前她在银行工作,但因为不喜欢银行的压力,宁愿在工厂做简单的轻体力劳动。

    那时我对她的话很是怀疑,觉得她在吹牛,哪有人会放弃银行的工作,主动到工厂呀,但现在我知道有好多洋人都会这么做。

    因为他们会把是否开心放在首位,如果工作压力过大,让自己不愉快,那赚钱再多也不值得。

    现在的同事中,有一位曾经是注册护士。她说,不想做那种需要承担很多责任的工作,她希望下班后不再考虑任何事,上班时不用小心翼翼,加倍谨慎,那样太累了。

    我也喜欢简单、无意义的工作,上班开心愉快,下班完全放松,只是这样的选择,完全不符合国人的价值观。

    移民初期,我遇到一位在华人报社拉广告的中国女孩,出国前,她是中学的语文老师。她的工作很奔波,有时心力交瘁,而且底薪少,赚提成,收入极不稳定。

    我说,你不如也来工厂上班吧,简单的体力劳动,收入稳定,不累心。她说,我不想去工厂,我告诉国内的朋友在报社上班,如果去工厂上班的话,会觉得很没面子。

    说实话,我理解她的想法,但并不赞同,为什么那么在乎别人的想法呢?自己开心,生活轻松,不是最重要的吗?

    洋人很少在意别人的想法,他们经常说I don’t care.(我不在乎)和 So what?(那又怎么样)。也许有一天,中国人也可以活得洒脱些,能够明白,我们的生活,完全是自己的。

    杨绛先生也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活在当下,顺其自然

    外国人不爱存钱,这个习惯由来已久。除了福利较好这个原因外,他们都喜欢活在当下、凡事随心,所以,不太考虑未来。

    有数据表明,在新西兰有60%的人存款不到1万元;在美国,有44%的人拿不出400美元。

    我的一位洋人同事,夫妻两人上班,没有孩子,但每周都入不敷出,没到发薪日,就会弹尽粮绝。他们两个会吃会玩,生活质量很高,就是毫无存款。

    最近,因为公司引进了先进设备,要大量裁员,我以为那位同事会焦虑,因为他们没有积蓄。裁员虽有补偿,但要是一时半会找不到新工作,也坚持不了多久。

    结果她丝毫也没有,还特别坦然的说,想那么多干嘛,未来的事就是未来的事(Future is future.),谁知道什么样呢?

    因为即将发生的改变,公司特意聘请了心理咨询师来上课。在课上,讲师在白板上画了一张图,明确的告诉我们,生活中哪些事是我们能控制的,而哪些事情是我们不能控制的。

    界定好事物的性质,就明白了为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而烦恼焦虑,是不必要的,因为根本改变不了什么,除了让自己痛苦外,别无他用。比如,这次裁员。

    讲师非常卖力,公司也是好意,但我觉得这个钱真是白花了。我没看到同事们有什么焦虑,大家都是一副顺其自然的超脱模样,完全不需要任何的心理疏导。

    我特别喜欢洋人的生活态度,他们经常说,人生苦短(Life is too short.),活在当下(Living in the moment.),快乐(Be happy.)这几句话,但绝不是说说而已。他们确实活得更洒脱,更明白,更不纠结。

    在与他们聊感情或工作的时候,这几个词会频繁出现。当他们需要对现状做出改变时,开心还是不开心,往往是他们做出选择的决定因素。

    对于过去和未来,他们不过分在意,因为一个“已过去”,一个“还没来”。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毫无意义。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

    到底为什么而活,这是一个高深的问题,哲学家们曾试图告诉我们,而我们自己也穷其一生不断追寻,上下求索生命的意义。

    经过多年迷惘纠结的时光,我来到了新西兰,发现我一直向往的纯净生活,就是这里的普通日常。在新西兰,我放弃了各种花式的人生目标,只想活得简单快乐。

    从现在起,活得开心,就是人生目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得开心,就是人生目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ss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