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
看到草,第一个想起来的是这是一种植物,在这个星球上满山遍野都是,只要有点土壤和水,迎着阳光,就能生长,看似弱小,实则生命力极其顽强,甚至在石头缝里都能生长,记得小时候,课本上学过篇文章《小草》,草发芽生长期间的力量可以顶开头顶上的石块,而那个石块是草的重量或体积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想想要是让一个婴儿,不,甚至是成年人顶开压在自己身上几倍重量的重物,估计是做不到的,草的生命力实在太顽强。
正是有了顽强的生命力,路边、田坎、池塘边、河边、山坡上.....到处可见到草的踪影,草究竟有多少种分类,没去仔细统计过,想必不会少。
生长环境的不同造就了草的大致分类,家草、园草、田草、野草.....等等,相比较下来野草应该是生命力最强盛的,公园里娇嫩的小草,需要园丁的辛勤呵护,稍有不到位,就会变得枯黄直至死亡,最娇贵的应该算是欧洲足球场或者高尔夫球场的那种草,维护价格相当的昂贵,据说老特拉福德球场的草皮,一个20厘米见方的方格,每年的养护费用达到了几百欧元,我的天呐,这哪里还是草啊,分明变成了黄金。相比之下,漫山遍野的野草才是草的正宗传人,野火烧不尽,春风催又生。
由于数量太多了,草给人的印象一向是弱小的、便宜的甚至是下贱的,由此引出了一系列的词汇,草包、草根、草民......等来形容废物或者底层人民的词语。草包,是一个极具贬义色彩的词,顾名思义,内部装的全是草,没有值钱的东西,历史上最著名的草包应该算是刘禅了吧,扶不起的阿斗,甚至于有时候被他的父亲拿来做道具表演,赵子龙七进七出救出阿斗的时候,刘皇叔作势要摔阿斗,以此笼络虎将人心,或许是那次装腔作势举的太高,晃的太厉害,阿斗居然真的被晃成了草包,以至于即使坐拥卧龙,也无法实现光复汉室的梦想,草包这个词确实是个实实在在的贬义词,千万不要被贴上这个标签。
相对于草包,草根、草民应该可以说是中性词,甚至于会有些褒义,草根、草民多接地气,来源于基层,生命力顽强,君为轻,民为重,草根、草民在历朝历代都是最重要的,近年来最著名的草根,当属王宝强,没什么文化,少林寺学了几年武术,排队做了几年群演,从《盲井》开始到《天下无贼》,直到后来的电视剧《士兵突击》里面的许三多,成长为了超级巨星,虽然成了巨星,王宝强还是保持着草根的特征,不怎么标准的普通话,不是那么奶油的面容,看起来不是娘炮,也算是草根出身带来的顽强生命力吧,圈里有人颁发金扫帚奖,大家都知道这个奖是个批评嘲讽的奖项,基本不会出席颁奖仪式,王宝强居然成了唯一一个出席金扫帚奖颁奖仪式的明显,并且发表了感人至深的获奖感言,表达了对电影的热爱,把金扫帚奖作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之源,多么坚强的草根精神啊。
想起来谁还不是个草根,古往今来,悠悠万世,多少英雄豪杰、千古帝王,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浩瀚的宇宙中,不都只是草根嘛,只不过相比较而言,例如秦始皇那个草根,略微比我这个草根粗了那么一点,大了那么一点,然而大的尺寸,相比较于宇宙,又算得了什么。
想想能和千古帝王并列为草了,有点膨胀了哈,但愿自己这个草根不要被拿来填充成草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