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焦虑已经成了现代人的通病:孩子上学,日常工作,买房买车,,,当然,不只是人,企业也一样,如果不有适应时代的快速变化,那可能会面临非常大的问题。那么,如何去应对整个商业大环境的变迁呢?如何解决互联网焦虑症?
01、互联网焦虑症
马化腾觉得: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企业看似牢不可破,其实都有大的危机,稍微把握不住社会的趋势,就非常危险,之前积累的东西就可能 灰飞烟灭了。
每一次信息技术的革命给企业界带来无穷想象究竟的同时,也带来了转型的危机和被淘汰出局的恐慌。
2、返回历史,寻找答案
当一个问题无解的时候,反观自身,回顾历史,也许能找到方向,找到答案。
1、历史出现过很多“大王”,比如:剪刀大王;粽子大王,面粉大王,棉纱大王,
这些都是跟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他们在民族资本兴起的年代,迅速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解放后,他们大多数被国有化了,至今仍有部分活跃大各自领域。
比如:全聚德,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已经超越马云101年企业的梦想
再看看现在衣食住行,各个领域的大王们。
看看优衣库,麦当劳,希尔顿酒店,达美航空这些酒店,同样是行行出壮元。
这此传统公司的特点:历史长,盈利 稳定,规模和市值也不小。
再想想,五十年,一百年前有互联网企业吗?没有。
在新技术不断出现的时代,高科技公司的产生和淘汰率实在是太高了。
惠普已经是风雨飘零;
雅虎被谷歌取代;
脸谱网又抢了谷歌的风头
曾经市值两千亿的诺基亚,被苹果挤对得难以维续,七十亿美元贱卖给微软;
经过以上的思考,心定了一些。但绝不能故步自封,闭门造车,而是要在做好本分的事,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拥抱互联网。
3、用新思维,打造传统服务业
面对这样的互联网变革,做鸵鸟是不行的。
十多年前,进入传统行业时提出:用it精神打造传统企业。当今中国酒店业真正 具备竞争实力的,都是秉承这个精神企业。
今天,再进一步调整为:用互联网精神打造传统服务业。不仅仅是要使用互联网技术,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的。
工业化思维模式是:
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和大规模传播。但是互联网时代,这个重要的三位一体被解构了。
正是因为工业化的发达,产品和生产能力不仅不再稀缺,而且极大地过剩;产品更多地是以信息的方式呈现,渠道垄断变得不可能 ;
最根本的是,媒介垄断被打破,消费者同时成为媒体生产者和传播者,通过单向、广播式传播方式制造热门商品,诱导消费行为的模式不再行得通了。
原有供应链上的关键角色,如品牌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权力在稀释,衰退,甚至终结。
在消费者主权的时候,消费信息越来越对称,价值链上的传统利益集团越来越难巩固自身的利益壁垒,传统的品牌霸权和零售霸权逐渐丧失发号施令的能力。
话语权从零售商转移到了消费者手中,消费者通过自媒体,建立和强化了这种主权。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用户至上的思维。
以前企业也会讲“用户到上,产品为王”,但这种口号要么是自我标榜,要么是出于企业主的道德自律。但在数字化时代,“用户至上”是你把用户口碑和好评变成了有价值的资产。
移动互联网进一步颠覆了现有的商业价值体系和参照物。
过去的零售商和品牌商习惯了自吹自擂,而粉丝经济的核心是参与感。我们必须主动邀请用户参与到从创意,设计,生产到销售的整个价值链中来。
移动互联网也颠覆了价值创造的规律。
我们必须回归到商业的本质,找到用户的真正的痛点,痒点,为客户创造价值。
就像雷军说的,要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来。
如果仅仅是提供商品本身的消费价值,由于大量同质化商品的存在,粉丝是没有动力去买你的东西的。
4、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代替不了线下体验。
线下是我们赖以生存和竞争的根本。但我们必须善用的互联网工具,用它提高我们的知晓度,提高我们的运营效率,提高用户的全过程体验。
比如,酒店做好产品和服务,餐厅做出美味的菜品 ,永远都是我们线下企业最重要的核心价值。线上平台永远无法替代这种体验式服务。
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我们跟用户的沟通和交易的更有效手段,不需要或者极少需要任何的第三者插足其间。我们将自己的核心价值,直接帮最终用户对接,使得服务方便,迅捷,不贵。
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华住才有希望成为世界酒店业的翘楚,成为价值数百亿美元 的公司。
有焦虑,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突破;有突破 ,才会有璀璨的未来。
线下大王,就是我们医治互联网焦虑的良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