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ailei
时间管理是一门大学问,学点皮毛就能够受用终身!
01
最初接触时间管理,还是自己大二的时候。那时的自己还非常稚嫩,却担任着院系组织部部长以及第四赛区的区域长(负责5个院系组织部),极度疲惫的状态下还要应付繁重的课业压力。
说实话,最初我是应付不来的,成绩也不好,连前50%都达不到,甚至有一次还掉到了最后,连评选奖学金的资格都没有,真的是无比郁闷!摊上事总是要想办法解决的,我喜欢从书中寻求答案,像侦探一样寻找蛛丝马迹。最终寻求到了解决之道。
02
把时间当作朋友a.《把时间当作朋友》
2015年初识这本书,缘由我已经记不清了,但这本书带来的震撼深深地镌刻在脑海。《把时间当作朋友》家里面有一本,学校里有一本,手机里还有一份自己辛辛苦苦敲打出来的电子档。前前后后读了不下5遍,每次迷茫纠结的时候总会拿出来翻看。
因为这本书,隐藏在我心底里的那份自信萌发了出来,激发出了强大的求知欲,并且对未来信心满满。“相信我,你并不孤独”一直萦绕耳畔,给予我力量。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更大震撼是: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必须开启心智,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与时间、管理或时间管理都没有多大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核心只有一个--一切靠积累。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否则,它就是你的敌人。
他们每天焦虑挣扎,怎么“管理时间”、怎么“提高效率”、怎么“财务自由”,却不知道自己当初不肯花十几分钟学习而导致其后少做很多事情、错过了很多机会,并且连只有一次的人生都没有过好。千万不要拒绝学习,因为拒绝学习是个死结,怎么也打不开。
奇特的一生b.《奇特的一生》
这本书还原了柳比歇夫的一生,用真实的案例为我们讲述了这种被无数人追捧的时间管理法是如何一步步完善、改进,并最终帮助柳比歇夫度过有意义的一生(至于柳比歇夫这位大神是谁,大家百度一下就晓得了)。
核心观点:从认真记录每一分钟被用在了哪里开始,拥有高效而有意义的一生!
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四步骤:
- 记录:56年来,柳比歇夫的日记没有一天中断过,每天做好记录,了解自己的时间都运用在了什么地方;
- 统计:每个月的月底,柳比歇夫都会把之前每天记录的基本工作时间加起来,并做好分类;
- 分析:先是看自己在一定时间内到底能干多少、哪些工作方法最适合自己,再一次次的尝试中更加准确得认知自己,最终形成了一套即时间记录、总结、规划于一体的系统化工作方法;
- 反馈:根据现有的完成情况,决定在下个时间段里每个方面要花多少时间、达成哪些目标。反馈是一个决定性环节,它不仅意味着坚持,还意味着恰当放弃。
因为这本书的启发,我开始使用Mr.Time进行每天时间花销的记录。和所有人第一次的感觉一样,我被吓了一跳。自诩努力的我,学习的毛时间也不过30%左右;自诩高效的我,有那么多时间浪费在了QQ微信上;自诩繁忙的我,太多的会议和工作没有什么意义和结果……
将看似虚无缥缈的时间进行量化,准确记录自己在不同事件上的时间开销,进而打破很多妄念。目前我在使用aTimelogger,可以进行项目的添加,种类更加细致,更加有利于自己对时间的把控。
aTimelogger一周时间记录
c.《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本书的篇幅很短,是一本“干货集”,着重点在于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或者步骤来达到自己渴望蜕变的目的,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教会我们的三个技能:
- 初级技能:用全新的视角重新整理时间,争夺碎片化时间;
- 进阶技能:丰富技能,建立人脉。形成良性运转的任务处理系统,高效做事;
- 高级技能:将新的技能植入体内并成为习惯,用全新的自己应对未来。
让1天变28小时的初级技能中,对我最有感触的两点是:
- 只有超人和傻子才用严格的日程表,我们用时间段
- 早睡早起身体好,晚睡晚起快乐多。横批:顾此失彼
不用专注也能完成80%任务的进阶技能中,对我最有感触的两点是:
- 碎片清单:大脑的缓冲池
- 帕金森定律:工作会自动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时间
让高效毫不费力的高级技能中,对我最有感触的三点是:
-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不错
- 聚焦可操作行为
- 不要重复发明轮子
薄薄的一本书,满满都是干货。书中提到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时间管理技巧,帮助你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过得更加游刃有余,推荐你去看看。
d.《拖延心理学》
时间管理最大的敌人其实不是时间不够,而是拖延。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拖延症究竟是怎样的呢?有些问题,我们只要能清楚地看到它们的本质,问题本身就会有缓解。
拖延心理学这本书将会从生理、心理、思想三个方面详细地告诉你拖延症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我们好针对性地下药。提一提我印象最深刻的两点心理原因:
- 很多人做事拖延不过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在作祟。故意拖着把事情搞砸,到最后就可以告诉自己说:你看,我不是没有能力,只不过没有全力以赴罢了,这样就可以避免看到那个真实的自己。
- 过分在意外部的评价。你要明白没有谁一开始就能做对、做好。所有做对、做好的人都是一路磕磕绊绊走过来的,这就是生活的常态,而动辄给出非建设性负面评价的人,往往不是正经做事的人。
书中也提到了很多实用的克服拖延症的方法,但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在于为我们建立了克服拖延的框架,指明了克服拖延的方向。
具体的方法因人而异,你要在这条路上找到最适合你自己的。希望成长路上拖延远在我们身后,而不是一直伴行!
e.《每天最重要的两小时》
这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身体效能的角度探究时间管理问题。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怎么才能把身体调整到一种巅峰状态,进而对时间进行高效的利用。
每天最重要的两小时本书的书名是《每天最重要的两小时》,不是说只要找出每天最重要的两小时就行了,而是说如何让你在需要的时候及时调动自己的身体能量,迅速进入一种高效的工作状态,这个时间可长可短,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不停歇地专注于一项任务,延长工作时间,这些解决方法对电脑或机器来说很管用。但是,我们不是电脑或机器,我们是生命体。所以作者基于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的科研成果详细分享了五种看似简单的策略:
- 意识到你的决策点;
- 管理你的心理能量;
- 不要与分心做无意义的缠斗;
- 掌控饮食和运动;
- 让工作环境为你所用。
比如说书中提及的:
- 如果仅仅为了保持清晰的头脑,更适合轻量的运动,比如快走、有氧运动;
- 如果想要长时间保持高效有两个方法:一种是少食多餐,另一种是不要吃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
- 蓝白光的照射下,逻辑分析能力、思维的敏捷度会增高;昏暗的灯光对创造力有好处……
一点点的改进与升级,最终却会千差万别。其实时间管理的秘诀不在于分秒必争,它的秘诀在于“沉浸”二字(或者说“心流”)。尊重它,享受它,认真对待它,这样你才会越来越高效。
吃掉那只青蛙f.《吃掉那只青蛙》
这本书是我双十一凑打折买的,很薄的一个小本本,博恩崔西的经典代表作。“青蛙”代指日常生活中的任务,“越丑陋的青蛙”代指“越困难的任务”,这样你就可以理解这本书的名字了。这本书的落脚点在于技法,21个行之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或者说是行动指南。明确目标、制定计划、二八法则、考虑效果、学会说不、 ABCDE法……
但是技法终究是技法,弄不好就是花拳绣腿,还是需要自己本身拥有深厚的内力才能将其发挥到最大价值。伽利略曾说:你不能教会一个人所有的事情,你只能引导他从自身出发,去解决问题。所以,知道终归只是知道,如何在更深层次运用这些技法并且成为习惯,是每个人一生要做的事。
03
时间是绝对刚性的,一天就24小时,一年就365天,不多不少。谁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这些时间,当然就能收获更多。
所以,我们要怀着敬畏之心、高度的自律、深入地挖掘,将自己的潜能激发到最大,去够一够那些你原以为不可能做到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