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虚假独特性效应

虚假独特性效应

作者: 孙龙波 | 来源:发表于2019-06-26 11:26 被阅读0次

面对现在整个行业超高的跳槽离职率,有人说可以通过跳槽,得到更多的薪水和职位的提升,也有人说,一直待在一家公司,也许能媳妇熬成婆,那么在你看来,在一个公司干九年和在三个公司各干三年,那种对个人成长更有价值?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要先阐述一下社会心里学里的“虚假独特性效应”:在能力方面,当我们干得不错或获得成功时,我们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成超乎寻常的,以完善自己的自我形象。我们总觉得自己的失误是相对普遍的(虚假普遍性效应,参考之前的文章虚假普遍性效应),而我们的优点却是非同寻常的(虚假独特性效应)。

简单的说“虚假独特性效应”是指在能力上,人们会认为自己的品德、智慧、才气是独一无二的,他人都不如自己。这种情形在做投资决策时更明显,我们通常也是高估自己而低估了庄家和别人,觉得自己肯定不是最后一个接盘的人 ,觉得自己足够的聪明,不会被套甚至被割,其实自己的能力比想象中低很多,我们往往就是因为落入人性的贪欲和”虚假独特性效应“,才被割了韭菜。

回到刚开始的问题,一个人的价值真的只是自己的能力决定的吗?请跳出虚假独特性的漩涡,假设自己是一个普通员工,屏蔽所有自己可能拥有的独一无二的优势,再来分析,个人的成长价值脱离不开以下要素:

1. 平台  好的公司或者项目能提供好的个人发展平台,甚至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更好的视野,更方便的工具,更规范的流程,朝着尽可能正确的方向最快的实现个人价值。有的时候不是自己在进步,是平台带着自己在进步,如同雷军所有: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

2.团队 现在的互联网行业早已不是单片机时的个人英雄时代,任何项目都离不开团队的紧密合作。我在携程曾负责过两个公司的重点项目高铁游和旅拍的前端开发。两个项目无一不是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大。而且现在前端平台多样,安卓,iOS,小程序,H5,RN等等所有平台必须同步,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的价值是要靠团队一起奋斗才能实现的。在这里并不是要否定个人价值,相反,是非常肯定每个个体的努力和价值,尊重每个人的付出,但是只有将所有个体的努力合在一起才有最终的价值,分开来看,一文不值。我作为团队的负责人感触尤其深刻,在项目上线后,所有熟悉的人,包括团队成员都来祝贺我,我都回一句,我是打酱油的,团队才是干活的。这里不是谦虚,也不是否定我自己的价值,我的协调和关键的技术攻关有很大作用,但是我深知,没有团队所有人的努力,我的价值毫无意义。所以我非常珍惜自己的团队,注重每个人的培养,四年多以前我开始组建现在的前端团队,现在团队的离职率一直为0. 这比自己的价值更让我骄傲

3.优秀的领路人 在和团队成员聊天时,有一位安卓开发同事跟我说,现在特别纠结,公司的native体量收缩,未来的趋势是H5还是RN自己要不要转型,技术求深度还是求广度?最后决定不困惑了,把决定交给我,我需要他怎么做就怎么做。当时我有点想笑,因为当时我面对类似的困惑,之后我该偏重技术还是业务还是管理?我思考无果,决定把这个难题也交给我的直属领导,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这个过程不是我们不愿意思考,而是以自己的视野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并且多想还不如多做。这位安卓开发相信我的技术视野,信任我的能力,认为在技术方面我有很深的见解,所以能给他正确的指引,我也同样认为自己的直属领导在职业生涯方面有很深刻的见解,踩过很多坑,他可以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指引我。

综合以上因素再回头看这个问题,如果公司能提供好的平台,自己也有优秀的团队和领路人,那么在一家公司努力拼搏9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是三家公司各三年,希望你是在寻找好的平台,团队和领路人的路上,而不是单纯的为了眼前的一点职位和薪资跳来跳去。

相关文章

  • 虚假独特性效应

    面对现在整个行业超高的跳槽离职率,有人说可以通过跳槽,得到更多的薪水和职位的提升,也有人说,一直待在一家公司,也许...

  • 虚假效应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各种工作总结,学困生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铺天盖地,一到学期末就开始...

  • 社会心理学-14

    虚假普遍性效应…

  • 生活中的心理学—鸟笼逻辑

    人类难以避免的十大心理效应:鸟笼逻辑,破窗效应,责任分散效应,帕金森定律,晕轮效应,霍桑效应,证人的记忆,虚假同感...

  • 手帐|每周给你5个理论④

    这周带来的5个小理论分别是虚假同感偏差、登门槛效应、曝光效应、可信威胁和心流。下面让我们一个个来了解。↓ 虚假同感...

  • 虚假普遍性和独特性

    在观点方面,我们过高的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这种现象被称为虚假普遍性现象。我们会更倾向于去...

  • 自控力心之效应

    1.虚假等同偏差:以自我偏知嫁接他人 2.权威效应:即光环效应,声望威望失去思考力,以点带面 3.布里丹毛驴效应:...

  • 虚假普遍性效应

    我们常常表现出这样一种奇怪的倾向:过分的高估或低估他人会像我们一样思考和行事的程度。在观点方面,我们过高的估计别人...

  • 确定效应

    确定效应和虚假确定效应导致判断不一致,确定效应使我们更倾向于减少确定事件的可能性,而不是减少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 ...

  • 《品牌设计法则》3.5-3.6记录

    1.标志设计的七大原则:由保罗兰德提出,分别是 独特性:简洁却大有不同的视觉辨识度,以孤立效应(新奇效应)为理论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虚假独特性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vq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