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总是感觉很沮丧,负面情绪压抑着使自己有点自暴自弃。一周作息大概可以概括为上班、回家躺尸、睡觉,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使得自己没有得到休息,而且忙忙碌碌而也没有获得成长。
既然有了担忧,我开始反思自己想法:一天工作,我一边做事一边记录,保证能够回看自己工作记录。另外发现最近不记点工作笔记很容易忘记今天做了什么事。虽然记录是一件好事,但是晚上回看记录却很难做到,自己内心有很多不情愿。这个不情愿可以分析为:一天的忙碌,晚上还要沉下心来观察笔记本,确实有点难度。首先心思静不下来,晚上想要抒发工作时积累一些负压,特别容易短视,导致去刷一些娱乐视频。这种娱乐每天都会做,知道没什么营养但是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另外娱乐时,时间过得很快,晚上匆匆也就2~3个小时静修,时间很容易见底。同时不断刷着短视频,容易让自己更加急躁,更加耐不住性子,脑子也没有得到很好放松休息,而且还会影响接下来的工作。而且晚上的睡眠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因前一段时间我就是通过短视频来助眠的,刷到眼睛迷离后就昏昏入睡,虽然我都是在10点左右睡眠的,但是第二天起来以后精神依然不好,而且还是很困。
总结一下就是,每天工作很繁忙,于是在脑中形成硬性反应就是晚上要好好休息,休息的背后是纵情,尽量满足自己发泄释压。但是这样做过一段时间以后,并不如意,相反导致恶性循环。
在吴伯凡认知方法论里,讲了一章认知阑尾3|迷信是如何产生的?里面阐述了贪婪和懒惰的概念。贪婪代表无节制的欲望,懒惰意思速度达到成效。只要认知中含有懒惰和贪婪,认知阑尾就无法割除。首先要明白认知阑尾是自带而不自知而且有害的,容易造成很大麻烦的,所以需要割除它。把认知阑尾应用到我的例子里面来,当我认为自己忙碌地工作一天以后,理应在晚上获得很好的休息放松,这样的想法使得我在利用晚上时间时,会选择一些尽量达到我自己的欲望,同时也希望获得懒惰的快感——一种速效释放。这样认知阑尾是有巨大的害处,让我自己觉得自己很忙碌理应收获满满,但是忽视了耐心审视自己一天的工作。这样的做法就像只做了头而忘记了收尾,随着时间流失危害是巨大的。
我需要正视这种认知阑尾,放弃懒惰的思维方式,虽然懒惰有时在特定场景下能够节省能量,但是那也只是在特定的场景。而且面对自己晚上休息时间,我需要一丝不苟好好选择计划,而不是纵欲、速效释放。在这篇文章最后老师告诉我们:以为通过看一篇文章就能获得认知升级也是一种懒惰的象征。我们需要时时刻刻反思自己的懒惰和贪婪,因为这是情绪和欲望,理性永远是情绪和欲望的奴隶,需要不断审视自己,转换思路和心态来面对不同的事情。
另外最近得到一个窍门:也就是在自己有沮丧的时候,此时就是反思的时候,好好审视自己在应付事情的时候有没有犯懒惰和贪婪。如果有,就应该放缓节奏,释放耐性,重视点点滴滴的过程,而不要太急躁。当我这样做了以后,情绪有很大改观,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