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夫!”
小枫一见到他就这样叫他,敖煌想否认都否认不了。
看到小枫身边的人,敖煌一脸震惊。
“敖煌,你不用这么震惊的看着本君。”
“帝君,臣不敢。”敖煌连忙行礼请罪。
“行了,本君可不敢把你怎样的。”
“李承鄞,你胡说八道什么。”
“小枫,你别生气,我说笑的。”
“父君,你要问快点问,儿臣还要返回皇宫了。如果被他们发现儿臣不在就糟糕了。儿臣现在可是用午睡的名义。”
“敖煌,本君问你,在这两百多年,澧朝建国到现在,死在海里的中原人到底有多少人。”
“帝君,58万6千八百一十九人。”
这么一个惊人的数字,李承鄞差点没站稳。

耀辰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反应了:“父君,这算什么。当初你利用娘亲灭了丹嗤一族,历了军功,丹嗤一族还没有澧朝死在海里的人多。毕竟当初中原被丹嗤掳掠的人很多都没死啊!你为了澧朝让丹嗤灭族,同样许多的澧朝的人也死在海里,还多了这么多。这真是太公平了。西方教有一句话说的很对,一报还一报,一点都没有说错。”
“耀辰,你给我住嘴。”
“好了,娘亲,你别生气,儿臣不说了就是。”
“敖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
“帝君,因为中原的对外贸易实在是太发达了。这样的情况,帝君你应该明白意味着什么。中原的商人是可以去到很远的地方的。虽然不能说四海他们都能到,但是至少两个海他们能走完的。帝君你也知道这会有多远。澧朝刚建国的时候,那时海盗活动很少,虾兵蟹将很少看到有凡人死在海里。可是之后就慢慢的多了起来。沿海每家每户曾经都有人出过海,这里人口到底有多少,帝君你是知道的。虽然死在海里的中原人数量看起来很多,但是这两百多年加起来,可不算多啊。因为后来这里很多人是不敢出海了。否则绝对不只这么一点数目。”
李承鄞完全怔住了。
“大姨夫,你回去吧!今天见到我们的事情谁都不能说,连大姨都不行。否则会影响到后面的事情。”
“那,这。”
“没事,他一会就好。”
敖煌消失在了他们三个人面前了。
“父君,这些事情谁都改变不了的,你至于这样吗?你又不是真的凡人。”
“你立刻回去,父君和娘亲现在去军营了。”
“好吧!儿臣告退!”
浙西军营。
当高坐于上的李承鄞告诉裴况和其余终将澧朝建国之后死在海里的中原人有58万6千八百一十九人时,他们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裴况带着一丝侥幸确认道:“陛下,你从哪里知道这个的。”
“你们不用管朕怎么知道的,但这的确是真的。中原对外贸易实在太发达了,通过海路,中原的人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海上商路能到的地方,远远超过了陆上商路。海上商路不仅是中原的人自己开拓的,而且只有中原的人在走。
可是他们人很多离开中原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了。很多人都不是路上因为疾病病死,不是在在去的路上,就是在回来的路上,遇到抢劫,杀人,只要有船的人,就能对他们这么做。
因为中原商人在海外实在太出名了,他们就是被当成肥羊宰,各种各样的人都盯上了他们。
所以中原的造船业才会这么发达,因为这是用无数条人命堆出来的。
而后来走海路都是经济实力好,能用上中原最好商船的商人才敢走海路了。其他的商人都不敢这样了,转走了玉门关,通过西州人中转,把中原的商品售卖出去。
沿海省份每家每户曾经都有人出过海,沿海省份有多少人,你们心里都清楚。所以这点人真的不多。”
李承鄞的话完全把在场的人都震住了。

角落里面的邓杰全身都在发抖,别人会怀疑真假,他不会,因为他知道耀辰的来历。这件事情不可能是假的。
“天啊!我们这些年都干了什么?就算我们把整个西境都拿下来,又有什么用。疆域是增加了,可是我们中原人根本就不能适应那里生活。那还不是一点意义都没有。
我们在对上西境诸国的时候,可是我们了,被别人害死了这么多自己人,我们竟然什么都不知道。
丹嗤之前虽然经常在边境抢物资和掳掠中原的人口,但并没有杀人,中原人死在丹嗤的基本都是因为不适应丹嗤气候环境自己病死的。
可是那些人这算什么,不敢像丹嗤一样对上整个中原,却在蓄意争对离开中原的中原人。实在欺人太甚了。”
李承鄞也非常沉默。
是啊!上一世不就是这样吗?丹嗤是归了澧朝,到头来还是西境人在那,中原的人根本不能在那里生活。只是澧朝增加了疆域,其他什么用都没有起到。
“刚刚朕告诉你们过去200多年中原死在海里的人的确切数字绝对不能泄露出去,你们知道就行了,否则会引发整个中原都动荡不安的。”
“是!”
“接下来,朕准备说几件事情。一,朝廷明日会明文召令全境,以后想要出海的商人要先去各地地方官府报名,我们会派专门的人护送。这样朝廷能全面了解海上商路的情况。
第二,现在的士兵数量不够,船不是专门的战船,我们不能上岸,但我们可以在海上和他们较量,只要挨着我们中原沿海诸国的海域,我们都必须去显示一下存在感。如果遇到了中原商船被打劫。无论对方是什么身份,绝不得让他们逃走,要坐到船毁人亡。只要他们死了,谁知道是我们中原有关。这种情况下就要发挥我们武器的优势。因为很多时候不会近战,而是远战。弓箭,火箭,只要适合远战的武器都行。剑,刀,近战的武器也要带上一些。万一我们遇到突发情况怎么办?
最新一次征兵只会招懂水性的士兵,这样会增加很多人。晕船的事情是可以解决,只是需要长时间在洛河上训练,士兵们习惯了就好。专门用于海战的战船耀辰也吩咐泉州船厂按照他画的图纸去建造去了,但这需要时间。不过没关系,我们中原最好的海船质量已经超过沿海诸国了。”
裴况疑惑的说道:“陛下,既然这样,朝廷为什么不直接从军营里征召懂水性的士兵了,要招新兵。”
“裴况,现在西边是没问题了,南边和北边了,海上商路经过的相当一部分国家都是我们陆上邻国。而这些国家中有些国家不仅是我们陆上邻国,也是海上邻国。”
“这,为什么之前我们从不知道这些。”
不只裴况,其他将领也被李承鄞的话给吓到了。
李承鄞自嘲的笑了一,然后说到:“不只你们,连朕都不知道,就朕的儿子知道。还有边境当地人知道。因为被高山,茂密的森林和各种险峻陡峭的地形给挡住了。从陆路他们过来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他们不是不知道中原的情况。否则打劫中原的商船干什么?因为他们知道我们生活非常富足,知道我们的疆域非常的大。”
裴况想到这,恨得咬牙切齿:“他们这是蓄谋已久。”
“所以中原的商人就算跑得再远。只要当地人不了解中原是什么样子,遇到了对他们起心思的人,被劫的次数,被杀的人也不会这么多。而只有了解我们中原是什么样子,才会特意争对他们,次数才会如此的频繁 ,死的人会如此的多。虽然朕不知道他们的具体身份,反正逃不过我们这些邻国,要么是邻国水军假扮,要么是邻国其他的什么人,还有可能是我们中原自己人干的。”
“怎么可能还会有我们自己人了。”
“是啊!陛下我不愿意相信有这种事情。”
“这绝不可能。”

“中原各地都有匪患,山贼,中原人跑去当海盗也很正常不是吗?他们了解官府是管不到海上的。”
“陛下,我们可以禁止除了商人,渔民以外的人出海。”
“裴况,现在已经太晚了。真正去当了海盗的中原人,是不可能经常进出中原的,因为这样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太晚了!”裴况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其他将领也无法接受。
“对,现在经常进出中原的人反而才不会是海盗。只有之前出去再也没有回来的人,才可能是。就连他们的家人都不会知道他们的死活那些人。这种人数量太多了。他们打劫过往的中原商船,就绝不可能回到中原来,万一哪一天被逃回来的人认出怎么办。他们只可能在小岛居住,或者就在我们邻国居住。他们抢到的东西也要销售出去的。”
“地方官府是干什么吃的。就算不上报海盗的事情,为什么允许人随意出海。”
“现在说这些已经于事无补了。所以朕补充两点。我们出海时如果在什么不知名的小岛突然发现有大量的中原人,那就一个不留。因为正常中原人不会不回中原,跑到小岛上居住的。只有手上沾满我们自己人鲜血的人才害怕回来。第二点,我们在坐船的时候你们中间的人特地跑一趟我们的邻国,了解当地有名的中原的商人。”
“为什么,我们不懂陛下的意思。”
“裴况,合法的中原商人是可能在离中原很远的地方长时间待着的。但合法的中原商人绝不可能在我们邻国常驻的,毕竟已经挨着我们中原,他们不会不想回自己的家。只有那些货源来源非法,名为商人,是为海盗,才会在邻国常驻。而这种人不可能不在当地非常出名。要不他抢了的货物怎么卖出去。”
“臣明白了!”
“臣也明白了!”..........
“好了,朕要说的事情都说完了。你们继续去做你们该做的事情。明日朝廷召令已发,过不了几天,我们都得远行。最后一点,出发之前让地方官府把吃喝给我们准备好。”
李承鄞也要去,这个事实把所有将领再次吓到了。
裴况,其他将领连忙阻止:“陛下,你不能和我们一起去,如果你有什么事情,我们向上京交代不了的。”
“放心,耀辰已经同意了。小枫不能出海,朕是可以的。”
“陛下!”
“这是朕自己的意思,耀辰也知道,他不会找你们麻烦的,你们不用感到这么害怕。下去准备吧!”
“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