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 :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作者:[日]岸见一郎
内容简介:
「被讨厌的勇气」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讨厌的负向能量,而是,如果这是我生命想绽放出最美的光彩,那么,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往那里走去。」
「因为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于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
你是否常常对繁琐的生活感到乏味?
你是否时时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
你是否认为人生的意义越来越模糊难见?
我们如何能够在繁杂的日常琐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真正的幸福?
这一切的答案尽在这本《被讨厌的勇气》中!
★日本亚马逊2014年度销售冠军,连续300天雄踞销售榜首!
★蔡康永、张德芬 陈文茜、曾宝仪、勇气推荐!
★张沛超、胡慎之、动机在杭州 作序推荐!
★阿德勒思想拥有改变人一生的力量。剩下的就只有能否鼓起迈出一步的“勇气”
作者简介:
岸见一郎
哲学家。1956年生于京都,现居京都。高中时便以哲学为志向,进入大学后屡次到老师府上进行辩论。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系博士课程满期退学。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专业哲学和阿德勒心理学。主要活动领域是阿德勒心理学及古代哲学的执笔与演讲,同时还在精神科医院为许多青年做心理辅导。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顾问。译著有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讲义》和《人为什么会患神经病》,著作有《阿德勒心理学入门》等多部作品。本书由其负责原案。
古贺史健
自由作家。1973年出生。以对话创作(问答体裁的执笔)见长,出版过许多商务或纪实文学方面的畅销书。他创作的极具现场感与节奏感的采访稿广受好评,采访集《16岁的教科书》系列累计销量突破70万册。近30岁的时候邂逅阿德勒心理学,并被其颠覆常识的思想所震撼。之后,连续数年拜访京都的岸见一郎并向其请教阿德勒心理学的本质。本书中他以希腊哲学的古典手法“对话篇”进行内容呈现。著有《想要让20岁的自己接受的文章讲义》。
精彩书评:
壹:
1. 并非是“世界”本身复杂,完全是“你”把世界看得复杂。
思考:这句话好像特别对敏感、易多思多虑的人说的。有时候别人没有不喜欢你,只是你自己太关注外界事物了。宇宙忙着自行运转,小行星不要老是光盯着宇宙,怎么让自己发光发亮才是正经事啊,要把能量放回自己身上。
2. 你现在无法体会到幸福,因为你不会爱你自己。而且,为了能够爱自己,你希望“变成别人”。你之所以想要变成别人,就是因为你只一味关注着“被给予了什么”。其实,你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上。
3. 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轻松更安心。
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思考:获得幸福居然还要勇气才行?是呀,你想看日出就得早起,想要幸福就要付出。你可以选择轻轻松松躺在床上继续睡觉,但你就看不到日出了。
4. 你为什么讨厌自己呢?为什么只盯着缺点就是不肯去喜欢自己呢?那是因为你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
思考:这句话真是直戳内心呀。无法接受自己的阴暗面是因为害怕不被爱。但是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你有再多缺点也还是有人爱你,更何况你还有优点呢!
5. 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比如如果你的身高是155cm,如果没有其他可比较的他人存在,你也就不会认为自己太矮。155cm的身高却可以让旁人感觉轻松,这样看你的身高还可以成为一个优点。
6.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比较。我们“虽然不同但是平等“。
7. 比起别人如何看自己,我更关心自己过得如何。“不想被人讨厌”是我的课题,但“是否讨厌我”却是别人的课题。
8. 所谓自我接纳,就是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比如说即使得了60分也不必悲观,在诚实地接受60分的自己的基础上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100分”。
9. 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假如认真地活在“此时此刻”,那就根本不会说出那样的话。
10. 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11. 一味在意“他人怎么看”的生活方式正是只关心“我”的自我中心式地生活方式。
12. 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考虑“我能给这个人什么”。
贰:
心理创伤不存在?!
对学习心理学多年的我来说,心理创伤是统计学中零假设般的存在,因为种种心理创伤的存在,才有了治愈与治疗的说法。
当有人向我倾诉他的难过时,我也会不自觉的带领他追溯到创伤形成的起点。尤其是在我们弱小之时,不小心受到的伤害,那个地方的伤口一直疼到现在,在时光中又层层叠叠累积上新的伤口。
弗洛伊德强调过去的创伤,而阿德勒作为一种反叛,彻底推翻了创伤理论。“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所有的意义,都是我们自己赋予的,我们可以令它变为伤害,也可以变为一次成长,关键在于,是否有勇气去面对不完美的自己。
过去的事情的确会影响现在的我们,我们无法擦除既定的事实,但是,我们可以书写过去对现在的影响,因为,很多时候,连记忆都不是那么的可靠。事情已经发生了,要怎样去感受却由我们自己来决定。由于我们评价自己的方式不同,同一件事对自己产生的影响也各异。比如一个男生对一个女生说:“哦,你吃的好多啊!”她并不胖,而他也仅仅觉得她吃饭的样子很可爱,而女生却有可能以为他在批评自己,从此每次吃饭都小心翼翼,不敢多吃。这句原本无心甚至善意的话,在女生那里变成了越锁越紧的枷锁。如果说过去无法改变,如果我们一直着眼于过去的痛苦和伤害,那么现在就是无数次的伤害与痛苦累计而成的地狱。如果坚定不移的认为人无法改变,那么每一个明天都沉淀着无数个昨天的负担。翅膀那么重,要怎么飞翔到梦想中。
阿德勒说,是你主动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不要让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条总是浸泡在污水中的抹布,水仙心态的人大有人在,喜欢在夜里一遍遍舔舐自己的伤口,在朋友圈秀可怜秀伤痛。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心灵鸡汤可以大行其道的原因。有些畅销书标题神似,像是《乖,摸摸头》,《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谁的青春不迷茫》,《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好像都在说“哦,亲爱的,我知道你迷茫你痛苦你悲伤你无助你流离失所,来看我吧,这里有懂你的人,我与你同在!”
虽然阿德勒完全否定了创伤学说,但我认为其还是有一定道理,毕竟生活不是离散型彼此毫不相关的点。记忆是过去的痕迹,有美好,也有悲伤。在老的走不动的时候,坐在摇椅上回忆混乱的青春成长不失为一种乐趣。
我有一位朋友,和ex在一起的时光占据了她活过的三分之二,然而彼此最终还是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有时,在天还未明或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会在朋友圈写三两句话,句与句间写满了忘不了的曾经也无法回头的过去,以逞强的姿态。她有了新欢,可这个城市每一个角落,所有的纪念日却和另一个人有关。她不是走不出来,而是不愿走出来,宁愿沉湎过去而不肯面对现在。
有时候,我们以为悲剧会增加人生的厚重感,可是生活不是演给观众的戏,只要吸引些注意,赚一些眼泪和叹息就可以光荣谢幕。所以我也非常认同阿德勒的说法,获得真正的勇气,站出来为自己承担,人人皆可改变,世界也可以很简单,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幸福。
你要坚信如此。
我把这本书当做一本小说来看,不过是一本只有对话没有情节的小说,我也曾经思考过青年向哲人提问的那些问题,诸如“我们的烦恼来自于哪里”,“我为什么会讨厌自己”,“我想追寻的自由到底是什么”,“如何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而且我也曾经自怜过自己不值一提的伤,推卸责任,不愿意改变。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曾经给过我很多的启发。但说起心理学时,大家熟知弗洛伊德、马斯洛,可能不太熟悉阿德勒,其实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阿德勒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之一,他的思想是后来人本主义思想的萌芽。而他的一生也是不断战胜自己,追求卓越的一生。学了这么多年的心理学,终于看到一本书以这样通俗有趣的方式来专门介绍阿德勒的思想。热爱心理学的朋友不妨读一读,也许你苦苦寻找的答案就在这里。
叁:
此书虽说是阿德勒哲学的衍生,读罢个中感受却比读阿德勒要更深刻。书中举的几个例子,都让我想起自己童年的困扰。
从小我的学习成绩都不错,初中有几年,门门功课都是年纪第一,父母也没少被邀请去学校分享育儿经验。在我看来,努力争上游得优秀是天经地义的事,学生的首要任务不就是学习吗。
后来有一次,我期中考试物理没考好,期末开家长会,班主任要我父母给我上补习班,以免一门功课拖后腿。我坚持不从,因为自信期末考试成绩不会差,只是那时成绩还未公布。无奈父母不相信,无法达成共识的结果就是我被狠狠修理一顿。过了两天成绩公布,我的确考了99分,但父母还是执意要我去上补习班,原因是,他们答应了班主任,反正我发挥也不稳定,就去巩固一下吧。
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自此,我对我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考第一产生了怀疑。之前很少质疑父母为我做好的安排,独独此刻充满不安。父母的颜面不能驳回,难道我的学习成绩只是他们炫耀的资本?是他们有个聪明的女儿还是他们训导有方?想到这里就令我兴味索然。
所以,读到青年和哲人的对话,说到关于要不要按照父母的意图行事,他不想继承家业遭到父母责备,我就想起了自己的经历,也开始思考今后对儿子的教育——我为了什么而学习?儿子将来为了什么而学习?我对他的学习持什么态度?
第一个问题,这些年我问了自己很多遍,也基本得出结论:为了充实自己,学以致用。事实上,毕业这么多年,我从未停止学习。从学习语言到学习乐器,学习文学到学习经管,学习科学常识,学习生活技巧,处处都是学习。只是我不为文凭、不为证书学习,不需要别人的认可和仰望,纯粹是自我修行。意外发现,这个观点和本书主旨是一致的。
第二个问题,我固然也希望儿子的学习目的和我一样。教育书籍中也多有提及,重要的是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不是强迫学习。但他还是必须经过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不可避免地要接触现行教育体制,要直面竞争压力,这个过程能否让他快乐、让他充满探索的兴趣就不得而知了。惟有在家庭教育中,尽可能以身作则,让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第三个问题,在读此书之前我信心满满,认为以我先前了解的育儿知识,应该能够陪伴并引导他。即使他遇到某门功课的难题,我也完全有能力胜任全科家教的工作。在阿德勒的哲学里,子女的任何问题都是子女的课题,不是父母的课题。亦即是说,父母是没有权利以“这样是为你好”为由,要求子女按照父母的思路做事。无论多大的孩子,都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父母不应该妄加干涉。这简直颠覆常理。
子女不是父母的附庸,他们也有独立人格,迟早也都要独立生活,自己做决定,不可能永远在父母庇荫之下。可是站在父母的立场上,很难全然信赖孩子的判断,希望利用自己的人生阅历让孩子少走弯路、少受挫折。
阿德勒倡导的是人人平等的价值观,成人和儿童是有认知和能力上的差别,但谁都不应该倚仗自己的优越感,居高临下。父母也好、心理咨询师也好,只能提出观点,是否做出改变是当事人的事。这和可以把马儿带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饮水是一个道理。
回想我的童年或者少年时代,之所以渴望成年、渴望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很大程度上都是父母干涉过多,在大部分事情上没有决断的权力。虽然还算在正轨上,却并非我想要的生活。阿德勒说,幸福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的,“为我好”不等于最幸福的选择。父母步步紧逼,或许只会让子女想要逃避吧。
有很多父母对子女说,等你长大了就明白我们的苦心了。诚然若是,我也应尽力避免以这种借口去控制孩子的人生。因为我最看重的是孩子的幸福,是他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归属感,是他遇到问题能主动与我交流,而不是想让他成为多么伟大的人。为何不能早早让他享受自由享受幸福?
当然,阿德勒式的教育下,父母并非不作为。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学习氛围是父母的责任,至于他的选择是否如我所愿就不是我能强迫的。放下执着,于我于他都是更放松更幸福的事,他能做出更好的选择也未可知。
肆:
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和鸡汤很像,不论是鸡汤还是毒鸡汤。这是很多人在没有认识到什么是真正人生哲学时会有的错觉。实际不是这样的,所以当我写下“有被讨厌的勇气,就已经自由大半了”这句话时,心底仍旧有余悸。
因为哲学更或者是具体地说人生哲学,对于太多的人来仍旧是一些看起来“假大空”的东西,人们更关心的是那些能够直接具有敛财能力的专业和学问,让你啃着窝窝头在寒风里听,人生真正的幸福来自学会满足这样的话,是不切实际的。但无可否认的是,我们生活中,太多的烦恼都是无法拥有一点哲学思维的缘故。
这并非是让自己拥有足够的经济财富时再去看这些被称之为“哲学”的东西才是时候,“足够”这两个字究竟到什么时候才够?而太多人一生都无法实现“富有”的梦想,所以我仍旧觉得认识哲学是必要的事,更是一件任何时候,任何年纪都可以开始的事,也是一件永远都不会太迟的事。
在拥有自己标准范围内的财富,加上一些哲学的态度,你可能会比大多数人来得幸福;但即便你没有足够的财富,读哲学给你带来对人生,对生活的一些洞见和豁达,也同样能够使你幸福。
我今天想要谈的是,一个和幸福很接近的主题——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作为“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一个重要主题,在刚出版的时候就受到了众多人的好评,这触及到了作为群居生活的人,每日都会面临的问题,人际关系。而喜欢和讨厌作为人际关系当中存在的一对相反的人际态度,永远给人“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感觉。
喜欢没有办法长久,讨厌同样也无法避免。所以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试想一下,你在生活当中有多少行为不是在为博得他人的喜欢?在试想一下,你是否有为需要给别人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好印象,或维持别人对你的好评价而违心地去做自己不愿意的事?你是否总在为自己的长相并不是那么美好而自卑,你是否为听到过别人对你的一些闲言碎语而烦恼不已?
如此仔细思索起来,你是否有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活得太累都是因为没有具有被人讨厌的勇气呢?
不被人喜欢和欣赏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在名人的圈子里,杨绛就不喜欢张爱玲,关于她的流言蜚语还是从自己外甥女那里听来的,杨绛自爱写给钟叔河的信当中就有提到——“前天刘绪源赠我一本《翻书偶记》,序文是你的大笔,忙翻开细读,我觉得你们都过高看待张爱玲了,我对她有偏见,我的外甥女和张同是圣玛利女校学生,我的外甥女说张爱玲死要出风头,故意奇装异服,想吸引人,但她相貌很难看,一脸“花生米”(青春豆也),同学都看不起她。我说句平心话,她的文笔不错。但意境卑下。”
同样地,钱钟书也不看好林徽因,在小说《猫》中的李太太,后人都觉得那是在对林的含沙射影。即便如此,他们所拥有的名声,才气和地位仍旧是不可动摇的存在。即便是名人圈子里同为名人的不喜欢,这并不妨碍张和林活出自己的精彩。
拥有被人讨厌的勇气,并不是说你要刻意去吸引那些被人讨厌的负能量,去心安理得地允许自己外表邋遢,行为懒惰,为人太过自我爱抱怨等等,拥有被人讨厌的前提是,你同样会努力去绽放出属于自己光彩,是非在他人眼里,与自己无关。
你可以同样愿意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但不烦恼于自己意愿不能够,时间不允许,能力不可以的事,即便他人评价不再好你亦同样不会为此烦恼;你可以同样是一个爱美的人,关注自己的外表,这是让你心情美丽的一种方式,但是当别人不欣赏你的美时,你同样不会为此自我怀疑,自暴自弃。
需要始终看见的是自己的价值所在,而并非为他人的评价而活。你兴许会看到时下,作为粉丝经济的时代,因为被人喜欢,很多小有名气的网红就可以凭此揽获不少财富,你或许也知道,俗话所言的“多条朋友多条路”的说法,朋友的获得,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喜欢。而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并不是说你真的就会为此付出什么代价。
那些所谓的代价不过是,失去了那些并不是喜欢真实的你的人的喜欢,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不仅生活更加明媚了,你更加会吸引那些和你相同的人,留下那些看见真实的你仍旧喜欢你的人。要知道,任何人都是值得喜欢和被爱的,无论真实的你是什么样子。
事实仍旧是客观的存在,尽管他人的评价也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但也不过是出于别人的主观世界而已。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我们无法掌控一切的客观,却可以改变自己主观世界的态度。
我们没有要去满足任何人期待的义务,对生活,我们最应该做的是竭力自己的能力,活出自己便好,至于什么美不美,好不好,由他人说去,由风去吧。
读一读《被讨厌的勇气》,再回到生活去感悟和体会,你能成长更多。
需要这本电子书的朋友加 微Q:2802031363 免费获取
公众号搜索:pengdiar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