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扶贫记

作者: 王家二少2 | 来源:发表于2019-03-24 23:31 被阅读38次

1953年扶贫记

简书

1953年夏秋之交,一场洪水使我村陷入一片汪洋,随后,村民吃住都成了问题。当时,县委、区党委立即派王锡印带领工作组来我村开展生产自救。

工作组一进村,便实地察看灾情,排查危房,及时上报给区位、县委,争取支援。同时,他们现场指挥自救,转移受灾群众,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白天,工作组和村民一起挖掘水沟、排水、建房,晚上便访贫问暖,鼓励种植用户抓紧恢复生产,改种补种,强化田管。在他们的积极奔走下,县里很快拨付了救灾资金,确保我村近两千村民有吃、有喝、有住,并派遣医疗队,对洪水浸泡过得地方进行消毒,防止病疫流行。

简书

当时,我村有一个特困户,户主叫马全兴。他是优秀的红军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作战、解放江南。他英勇善战,当时他正在解放西藏途中。家里就靠妻子带着三个儿女艰难度日,不久,马全兴的妻子患病,无钱救治,不幸身亡。

工作组来到马全兴家,看到家里空空荡荡,三个孩子连完整的衣服都没有。当时,大儿子马云洪十四岁,女儿马元十一岁,二儿子马连中八岁。老大马云洪主养不了家,只好带着弟妹四处乞讨,东家一块馍,西家一碗汤。冬天天寒,无衣,只好裹麻袋片,夜里,没被子只好钻麦秸窝。

简书

王锡印看到我军革命战士的子女沦落到这种惨境,悲痛万分,他立即召集工作组,商议对这家的帮扶办法。经过多方联系,很快筹到了衣服、米、面,暂时解决了三个孤儿的温饱问题。

随后,王锡印一头扎进马全兴家,和三个孩子同吃同住,带头劳动。王锡印解放前曾在地主家打多年长工,犁锄耕耙样样在行。他全年帮马全兴一家送粪施肥,犁地种麦。

1954年冬天,马家断粮,王锡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猛然想起村东头有八分晚红薯没扒,便决定扒出红薯让孩子们吃。

简书

窗外大雪纷飞,冰天雪地,他挑着两个筐跑了出去,马云洪嚷着要去,王锡印坚决让他在家等着,他迎着风雪,踏着硬冰,一步一滑地来到地里。他拂掉积雪,撬开冰层,铲出红薯,拾红薯时,手一摸,冰到刺骨,他咬紧牙关把红薯一个个拾进筐里。等把八分地的红薯扒完,他双脚生疼,两手麻木,但想到红军战士在前线为解放全国流血,他这样做可以他们的子女吃饱饭,心里顿时乐开了花。他把红薯切片、晒干,帮马全兴家顺利度过了灾荒。

简书

工作组在我村的扶贫善举,不仅稳定了民心、促进了生产,还传播了革命精神。后来,在他们帮扶下成长起来的马云洪加入了共产党,历任我村大队副支书、民兵营长,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云南西双版纳支边。其弟马连中也英勇参军,在安阳某部队服役,后转业到某油田,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很多年过去了,王锡印的事迹仍然在我村流传。

相关文章

  • 用青春的热情在扶贫的道路上吐露芳华

    ——记扶贫路上你和我 那些与善良有关的...

  • 少一点扰民,多一点人文关怀

    教师扶贫,是扶贫还是扰民? 从5月份以来,教师开始参与扶贫,全市开展了教师大走访活动,至今仍方兴未艾。已记不...

  • 扶贫记

    扶贫记 ---- 南宫市卫计局刘小雅 应全国扶贫工作要求,我们卫计局的党员领导干部...

  • 扶贫记

    扶贫 11月16日上午,阴,我们一行人早晨9点准时出发,经一个多小时到达扶贫村。秋风萧瑟,我们几个女的站在社区门口...

  • 扶贫记

    这个人在我家里足足坐了一个小时,我能感觉到他的紧张,瘦瘦矮矮的身材,不大的脑袋上嵌着一副黑框眼镜,简直把鼻梁都要压...

  • 扶贫记

    昨天临时接到校长让今天回学校去参加精准扶贫的通知,心里是很不情愿回去的,但今天一天,贫困户的家中的一幕幕,再次触动...

  • 扶贫记

    2019年元旦遍访四个分包村五十多家贫困户,有感! 走遍乡村访庶贫, 每逢窘状起焦心。 茕居寡母抚孙苦, 积病鳏男...

  • 扶贫正当时 校园亦是家

    ——记2017秋扶贫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双庙小学的校园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野记杂文

    《野记杂文》 片片红叶胜似火, 阵阵秋风萧瑟瑟。 野泾草莽多泥淖, 扶贫路上苦也乐。 ——扶贫路上偶遇晚...

  • 他用青春结出扶贫硕果

    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故事(6) 他用青春结出扶贫硕果 ——记攸县优秀扶贫干部周小峰 文 张小青 2...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953年扶贫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xm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