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翻看中国古籍,我们会发现,或许另有隐情。
有学者认为,斯基泰人的西迁应与秦国的崛起有关。公元前905年(周孝王六年),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国,治都于秦邑(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东北),号曰“秦嬴”。自此而始,一来为了自己的生存,二来为了扩张领地,秦便向西,与西戎开始了不死不休的厮杀。
秦非子是殷商名将飞廉之子,恶来之后。而秦人先祖嬴姓部族,在殷商时期就由恶来、飞廉率领下,替中央政府镇守西部,所以说,压根就不畏惧西戎。
据史书记载,在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至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的两百多年中,秦国一直全力征伐西戎:
秦的第四任君主秦仲继位后,多次发动对西戎的攻伐。公元前822年(周宣王六年),在与西戎的战争中,秦仲战死,国土沦陷。此时距秦赢开国,仅仅五十年左右。
秦仲的五个儿子逃到京城,向周宣王求助。周宣王慷慨地拨出一支七千人的部队,助秦国复国。秦仲长子,史称秦庄公,凭着借来王师,把西戎人赶出秦地,收复故土,再建家园。
为了复仇,庄公让三个儿子立下誓言:“戎杀我大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公元前788年,庄公因病去世后,其长子世父感叹——没有杀掉戎王,无以报血海深仇,于是将太子之位让给秦襄公,率军攻打西戎。秦襄公继位后,对西戎继续执行讨伐和分化的两手政策,公元前766年襄公战死。后继的秦文公、秦宪公在位期间,继续攻打西戎,不断降其部众,占其土地,至秦武公(公元前697—前678年)在位期间,已经有诸多戎狄的土地被占领。
到了秦穆公统治时期(公元前659年—前621年),战争终于赢得了决定性胜利,西戎12国被彻底征服,残余的西戎部落被迫向西而逃,由此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迫使最初生活在叶尼塞河流域至阿尔泰山区之间地区的斯基泰人西迁。公元前8世纪,斯基泰人西迁的前锋,已抵达顿河东南的北高加索山区。
公元前720—前700年期间,斯基泰人赶走了在黑海北岸游牧的辛梅里安人,并随一部分逃亡的辛梅里安人从打耳班,翻过高加索山,不断向南迁徙。到公元前7世纪左右,斯基泰人的势力范围已经到达多瑙河流域。在这之后,陆续有更多的斯基泰人,且赶且追的将另一部分辛梅里安人,送进了西亚,向着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源头迁移。
在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前728年期间,从卡帕多细亚到米底,从高加索到叙利亚,斯基泰人转战西亚和小亚细亚,极大地影响了这些地区的历史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