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老家看望了伯娘。伯娘已经七十多岁,一个人独居。四十年前一场意外让她失去了右脚,下半生就和一根拐杖一只脚过日子。
她的三个孩子,大儿子已经几年前去世,大伯也走了。二姐和三哥都在外省,一年也就回来看她一两次。
今年春节两个孩子都回来了。伯娘一见我,就诉说这两个月的病痛,还有其他积压在心里的烦恼。
伯娘见人就诉苦是习惯,不是说自己的病痛,就是说孩子和媳妇的不是。以前就这样,现在也这样。就因为这样,很多人烦,不愿意听她说。
她说:“以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老了会是这个样子,少了一只脚,耳朵也不行了,又这里疼,哪里痛,活也干不了了,地也没人种,又没钱,又遭人嫌,我这日子让人看笑话了……”
她每次见我都老生常谈,以前我也很烦,不愿意听她说,几句话就给她顶回去。
今日听她说,心里也不烦了,而是理解了她的视角,找到她苦闷和抱怨的源头。残疾人几十年如一日在山里生活,看到的人和天地就那么大,如何能吸收到更新鲜的空气和血液了,她的世界就没有怎么变过。这是环境和命运带给她的一部分局限,并不是她本就想这样。
年轻时她很好强,以有两个儿子为骄傲,老一辈的人重男轻女。残疾后也不甘落后于人,一直坚持劳动。现在老了依然每天忙个不停。种菜、养猪、种玉米等农作物,她的生活依然是独立自主的,但是她不愿意接受自己的病痛和衰老。又没有孩子在身边,渴望关爱,有人谈心,心里苦闷又敏感,总认为别人会看不起她,笑话她一个人孤独终老。其实是她心里笑话、嫌弃自己。但这是否也是儿女们带给她的一些感触,被她敏感的扩大了?
另外一方面,她心里依然不服输,想强。我想她是否也渴望一种认可,找到一种价值感。
老年人也期望有人赞美,尊重,特别是儿女。
我说:“现在能比得上您的老年人可少了。您虽然只有一只脚,但是和有双脚的人是一样的,甚至比很多人强。一个人就算有双脚,要是懒惰,依靠他人,和没脚有什么区别。
您七十多岁了,又残疾,还自力更生,不靠儿女吃饭,又不问她们要钱。每年还给他们养猪,养鸡,送那么多吃的给她们,您这么能干,能比得上您的有人。”
伯娘想了想说:“我不问她们要钱,还这么辛苦,就是想减轻他们的负担。我有多的钱还给他们拿去还房贷。他们在城市,什么都要钱。”
伯娘因为是残疾人,国家有福利,每个月有固定收入,她就算什么也不做,也能生活得不错。但她习惯劳动,自力更生,又为儿女操心,这就是母亲。永远就想着孩子,如何能让孩子少点负担,过得舒服点。
我说:“伯娘很了不起,我们后辈没办法和你比。要向您学习,您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在我心里确实如此,能有多少人可以能和她相比。她对生活不屈不饶,永远不服输,自立自强的精神正是我们缺少的。
她一听有点高兴了,脸上露出了笑容,又说:“我耳朵听不见了,腰也疼,心口也疼,重活也做不了。”
我说:“人老了耳朵都会听不见,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现在有些年轻人也这里疼,哪里痛,耳朵不好使,眼睛模糊,您比他们强多了。干不了活就别干了,正好享享清福,您都劳累一辈子了,正好现在有机会休息。”
她说:“你说话还入我耳,有点受听。你三哥一回来就说脏,饭菜又不干净,不好吃。我这里做得不对,哪里不对,又说我自私,就听不到两句好话。”
三哥说话是很刺耳,总按照自己标准要求别人,自己做出点成绩就有点瞧不起农村的家和兄弟姐妹。每次回来,不是说这个不成气候,就是那个又怎么没出息,别人穿衣服又老土,吃的东西又太简朴。他是如何如何消费,穿的衣服是什么名牌,别人家的房子家具又如何陈旧不入潮流,他的房子又是多少钱……
他走到哪里都有点带刺场,喜欢评论、评价、说教、挑剔别人,显示自己很优越。
就连她母亲也受不了,被她带情绪。伯娘这么一说,我有点明白她苦闷的原因了。一心在儿子身上,却总被嫌弃。
三哥确实有过人之处,虽然我不喜欢他,但又何必盯着他缺点看。人是活在自己的视角下面的,他的视角有那样的言行很正常,本身也没什么对错。他暂时还无法理解到自己的言行伤害了母亲,还有其他人。
我说:“三哥的性格就是那样,他其实心里是关心你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合你心意。自己儿子这几十年了还不了解吗,还能跟他生气。他生活在城里,生活方式不一样,您多谅解他。一年才回来几天,他走了您还不是喜欢怎样就怎样。”
伯娘又念叨很多过往和媳妇,他人的不是。我多数听,偶尔插两句。
又拿出一些她做的东西给我们吃。她告诉我洗了好几遍,可三哥就是说脏。我一看上面真的有泥,人老了眼睛不好,洗不干净很正常。
其他人都不吃,我吃了一个,味道也不错。虽然有泥,但可以自己洗洗。不过当着她的面不能说有泥,还拿去洗。有泥的地方不吃就行了。我们每天吃的灰尘不知道有多少,一点泥能有多脏。
最重要的是,老人那一片心,就想把好吃的多做点留给儿女吃,还被嫌弃,心里能舒服吗?为什么不能随顺她的心,让她开心了,自己又不会损失什么。要是晚辈回家,还让长辈不高兴,那不是给老人添堵。
伯娘见我喜欢吃,又装了一些让我回家吃。她说:“本来给你三哥和姐做的,她们不要,你爱吃多给你带点。”
我拿回家洗干净后,慢慢享用。别说东西好吃不好吃,就她一只脚还亲手栽种,再亲手做出来,这里面的味道就好吃。想想她做这些东西有多艰难,还带着多大的期待。
今日和伯娘一番交流,让我看到一颗老人的心,父母的心。
对父母也要像孩子一样,赞美、肯定、认可、鼓励,还要哄。不要总把自己的要求加给父母,想改变父母。父母老了,最重要的是随顺他们的心意,让他们开心。只要理解了他们的心,就会自然而然随顺其心。
说话还要和颜悦色,更多的是听,不要去评判、指责。她就算抱怨,发泄完了就好了。
我们除了聆听父母表面上说的话,还要去听那没有说出来的话。那是对儿女深深的关爱,哪怕是责备后面也是无私的爱。
而我们能给父母的爱又有多少?不要以为养他们就是孝。孔子说,真正的孝是对父母永远和颜悦色,这才是最难。
今日这一课让我学习,反思,对父母该如何尽孝,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心里需求。
2
下午回家的车上,小妹说到她家先生的堂弟如何优秀,有素质,会说话处事,是男人中的精品,自己的老公如何不会说话,没修养,没文化。
而她先生正好坐在旁边,一言不发。
据我所知,她这位堂弟一表人才,待人接物确实很不错,还特别会讲话。但是对家人却不怎么样。他老婆被他打过几次,待父母也是恶言恶语,还上法庭打过官司。而他不但出轨还是个赌徒。
小妹家先生虽然老实巴交,不善言谈,言语有点粗鲁,但待家人却很好,对人也实诚,做事很稳重。
我说:“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有的人在外面很善于交际,却对家人不怎么样。有人不善于言辞,但对家人很好,也是难能可贵。家庭和谐,让家人感受到爱,也很重要。”
小妹说:“家人怎么能和外人比。家里面的人天天在一起,看到的都是缺点,哪里能有那么多包容。”
好像真的是这样,家人看到的都是缺点,外人却看到的都是优点,那是因为没有生活在一起,没有近距离相处。那些表面看起来优秀的人,要是生活在一起,难免同样会有很多缺点,这时候在你眼中还能那么优秀吗?
我们一般都只盯着家人缺点看,不看优点,百般挑剔,才造成了不和谐;才会待外人很和气,待家人总是没好脸色,非常不耐烦,毫无包容之心。我以前也是如此,只是现在才开始有点改变。
儒家讲爱人,是先爱家人,再爱身边的人,再扩大到他人。如何爱家人,定是先爱自己,懂得什么是爱,会照顾自己,才会照顾家人。
与自己和谐,才能与家人和谐,也才能与世界和谐。如果对家人,最亲的人都不好,却对外人很好,这虽然没什么错,但家人也是人。家人为自己付出那么多,难道不能更多些包容和爱吗?
《空海浪花》里面说:“修行,先修仁道,再修佛道。与自己和谐,与家庭和谐,与工作和谐。”
《用爱护生命》也讲:“修己安人,先修自己,才能安人。把自己做好了,家庭和谐了,工作和谐了,才能去安人。”
小妹总是羡慕表象的东西,看到自己家人的都是缺点,却不找自己原因,这让我担忧。但是她也有很多优点,如果能在心上下功夫,会更加优秀。
和伯娘吃饭时,看到伯娘牙齿只剩下了几颗,吃东西变得吃力,食物也需要很软。她却说:“别人七十多岁牙齿好得很,您怎么就要掉完了,这以后还怎么吃东西。”
伯娘又伤感了。又说自己不中用了,以后怎么办……
这又启发我,如果我们学会欣赏家人、他人的优点,不只是盯着缺点看,每个人就都有优秀的地方,会少了很多矛盾,还会发自内心真诚的赞美、鼓励他们。这份真诚也会让对方感受到。这也是在养护自己的心。
如果总盯着缺点看,就会变得挑剔,还伤人。挑剔别人,对自己心灵养护并没有好处。每天给自己喂养美好的意念,对世界的善意,才是用爱养护生命。
每日不忘在琐碎的事情中学习、练习、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