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没有最终的结果,只有永远的过程
人生其实是很无聊的,所以我们才要不断寻找乐趣。
结果很重要,但是没有了过程的支撑,就和自己没有多少关系,没有参与感,却得到了成果,只能感受恐慌,《摩登家庭》里的母亲重返职场,偶然一次偷偷让助理解决家里的琐事,发现比自己效率更高,做的更好,虽然让全家人都满意了,但自己却失去了作为母亲的乐趣,那些家常便当、不完美的礼物,却包含着自己的感情。
关于“结果”这个词很难定义,什么才是最后的终结?
公主和王子从此过上的幸福快乐的生活,谁能保证坏人不会再来捣乱?众多帝王一生丰功伟绩,年老却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恶人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成为一段佳话……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结果只是下一个结果的过程,最后的最后,这些经历的结果,以给生命画上句号,完成各自人生的结果。
所以我的观点是,所以结果都是阶段性的,也是人生整个过程中的一部分,只有死亡才是最后结果。如果要追求这最后结果真是太容易了,想要丰富这过程才是活受罪,但感受这样的过程,才是自己真正爱过、痛过、活过的最好证明。
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机会很多时候是和人际关系挂钩的,当你与越多的人接触,帮助别人,也改进自己,别人会了解你,信任你,才会有更多可能性,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当自己需要帮助时,都有彼此在身边互相沟通,是一种很理想的状态。当别人有机会的时候,自然也会想到你,为你的人生计划中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与人交流,与书交流,其乐无穷过程的满足感和结果的导向性,帮助我们成长
另外想想,其实晨读笔记、音频、演讲等形式,都算是结果为导向的事,把书中的观点和精华总结出结果,把演讲者的阅历一次性的展示,省去了大量阅读的时间,极大的提高了效率,让掌握更多信息和分析过载信息成为可能,但同时也失去了阅读的乐趣。
一本好书是会分很多层次一步步让你得到这些结论的,让你的知识结构更清晰,思维更加开阔。这和给你材料,教你做模型,或者给你组装好的模型,然后告诉你里面各种结构,是一个道理。主要是看个人需求,如果你只是收藏爱好者,当然是收藏到已完成的精品更为划算,但如果你看了各种结构,表现出非常大的兴趣,想要去研究它,自然可以再学习如何拼装它,时间的分配是因人而异的,就是有了侧重点,我们才能在不同领域得到发展,体现出自己的高度、深度。
对此,我选择更快的接触创新思维、汲取知识信息,而把更多时间用在自我实践中。
在人数众多的社群里,你更倾向帮助什么样的人?(除了这个人的某些能力,特质本身,他如何提问你更乐意帮忙)
我更倾向帮助认真做事,全力以赴的人,感觉对方的热情,友善开阔的思维方式,不服输不气馁的态度……这些会让我产生一定要帮助ta的决心~当然这是最倾向的代表,一般来说,友善的态度和热情就可以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