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可馨育儿
揭秘粽子的“发家史”,你不一定知道的甜咸之争

揭秘粽子的“发家史”,你不一定知道的甜咸之争

作者: 569850f1ee84 | 来源:发表于2019-06-06 19:16 被阅读3次

    文/可馨育儿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童年记忆中的场景也一去不复返,那么在你的印象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呢?那么你印象里端午节又是怎样来的呢?是因为屈原?还是因为其他?是否心里始终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揭秘粽子的“发家史”,你所不知道的甜咸之争

    端午节的来历并非因为纪念屈原,端午节又被称作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可馨育儿说,据史料记载,端午节源自古时人们的天象崇拜,由上古时期祭拜龙王演变而来,端午节起源蕴含着深厚的我国传统文化,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那么现在你认为粽子究竟是什么味道的呢?  

    粽子的由来  

    粽子,又名"角黍"、"筒粽"。自古有之,花样繁多,其实粽子在晋朝时期才被“定性为端午节专用”食品。  

    "角黍",顾名思义,就是有棱有角,且内包糯米,因此而得名。其实粽子最初并不是包在竹叶中的,而是包在竹筒中的,因此得名“筒粽”,后来又因为“粽”和“中”读音非常接近,在古代封建迷信时期,古代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进士及第,又因为古代秋试的原因,读书人便常常都在端午节时,食用粽子,寓意自己考中进士,金榜题名。 

    其实粽子最早出现的时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人们用菰叶将黍米包成牛角状,这便是我们现在所食用的粽子的初始形态。  

    而在东汉时期,人们改良了粽子的做法,用草木灰泡水(草木灰泡水含有碱性)再浸泡黍米,最后用菰叶包装完好后,下锅煮熟,碱水粽便是这个时候来的。  

    在大唐时,粽子用米非常讲究,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变化,而且粽子文化,还因日本的遣唐使而带到了日本。  

    宋朝时期,人们又把果饯放在黍米中制作出了甜味的粽子。在宋朝时期,粽子已经变成了当时上层阶级所食用的东西了。  

    明朝时期,粽制作粽子的菰叶开始变得多样化,渐渐的被箬叶、芦苇叶所取代,自此,粽子便基本开始定型,变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样子,从明朝至今,粽子的外形再也没有变过。  

    那么粽子的甜咸之争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粽子的甜咸之争  

    揭秘的时刻到了,史料记载的粽子,其实是从东汉时期出现的,在当时的泰山太守应劭的《风俗通义》中有这样的叙述:“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尝之。”  

    在这个时候粽子的甜咸之还不太明显,《风俗通义》中记载就是我们上文中所说的碱水粽子,碱水粽子其实甜咸特征并不是太明显,这个时候其实还并没有明显的甜咸之分。  

    自此之后粽子又经由唐朝的发展,最后直到宋朝才有了甜粽子的记载,当时粽子发展已经达到了最佳发展时期,各式各样的粽子开始百花齐放,也造就了甜粽子的诞生,然后在此时,咸粽子仍旧没有明显的记载。  

    而直到有文字记载的咸粽子之时就已经到了明朝中叶,当时粽子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巅峰。据当时宋诩与他儿子宋公望所著的《竹屿山房杂部》写到粽子,在众多的“蜜糖豆沙”、“肥枣”、“去皮胡桃”等等的甜味馅料中,还存在着一种“猪肉醢料”,其实就是拿猪肉酱做馅的粽子,也只能因此而判断他是咸味的。  

    自此,甜咸之争正式告一段落,据史料记载,甜粽子属实比咸粽子早了好几百年,但是真正的谁早谁晚又有谁真正的清楚呢?  

    也正是因为我国多样性的传统文化,才造就就如今丰富的节日与食品。其实粽子的甜咸之争,自古便有,之所以有甜咸之争,正是因为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文化丰富,有喜欢甜食的自然也会有喜欢咸味的,不管是甜的还是咸的其实都是中华美味,如果非要考究究竟谁前谁后意义也并不是太大,不管是甜的还是咸的,其实都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积淀。  

    至此,今年我们的粽子甜咸之争就先告一段落,提前预祝大家端午节快乐,吃上自己喜欢吃的粽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揭秘粽子的“发家史”,你不一定知道的甜咸之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au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