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百家号发完文章,看到一直停留在0推荐、0阅读,感受着内心的不安和疑惑,不由问起自己 —— 究竟自己码文字的目的是什么?百家号这样的平台是否适合自己?
过去几天,或许可以用老子的几句话来描述自己的状态: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我一直在观察自己内心的状态,那渐渐翻覆升腾起的浮躁让我感到不安,甚至厌恶。因为放任它,我让自己近似强迫地翻看手机百家号,并快速连续下拉刷新查看推荐和阅读统计。

理性的我明白作为一个还未转正的新手,关注这些没有意义,不如专心去写作!但在一个规则被别人解释和掌控的平台,我再一次看到了我叛逆的本心在呐喊 —— 束缚感太强、太不自由了!大家都在说要坚持每日更新争取转正、提高活跃度... 我心想,这么刻意迎合和取悦平台,我好像让自己又过上了万劫不复的压力生活。而这恰恰是我要寻求逃避的。
由于身体原因,我选择让自己休息段时间。想到或许这段时间可以让自己把长久以来喜欢却无暇培养的数据可视化深化下去,所以决定把学习、感悟和再现别人图表设计的过程记录下来。我想初衷还是比较明确的,在主要的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号等之间比较:公众号的相对封闭不适合,头条号调性不配、百家号有百度搜索加持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我给自己定位从新闻和报告中节选优秀的图表,使用WHAT, WHY & HOW这样的逻辑去分析和制作,不让自己停留在单纯的模仿、也不至于是纯粹的表象设计。让自己提高的同时,也可以跟同兴趣的人交流和提高。但通过几日的写作,我发现自己太过于关注“媒体”两字,却忽略了初衷。因为当自己在“媒体”里驰骋田猎时,我内心处于一种狂躁,太羡慕嫉妒恨别人动辄几百万阅读的“难得之货”。而我更希望的是自己内在的提高和交流。
或许有人说这跟平台完全没有关系,但平台本身的定位和功能,让我有这个“机心”。我不想那么虚伪,我是在乎那点击和阅读背后的金钱,特别是在这个寻求生活费可能来源的时候。但我更想追求长期的收益 —— 自己的提升。所以抱歉,我删掉了百家号;所以抱歉,我几乎没关注过头条号。我只想选择简书,这样慢慢地、根据我自己的节奏写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