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说“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起初我是非常疑惑的,这从哲学和时间不可逆的角度来说是有道理的,但对于人这个有理智的生物来说,有点钻牛角尖的说法,我们不可能脱离过去和未来只谈现在,但这是一个深奥的心理和哲学问题,我一直在思考,最近终于感觉有点顿悟,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这是一个对待时间态度的问题。过去、现在、未来是客观存在的,但如何对待因人的认知而已,但正是这个因人导致的行为差距太大了,也区分出了高手和平常人的界限。对待时间的视角,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给出了五种视角,即“积极过去、消极过去、享乐主义、宿命论、未来视角”,这几种视角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瑞典心理学家林得沃提出了“平衡视角”,即专注于心在,在内心具有一种“延伸的当下感”,既能“从当下审视过去”,也需“视未来于当下”,这就是一种不焦虑、有行动、有控制感的踏实心态。
2.践行的一些经验。一是严格根据场景调整时间视角,比如回家就采用享乐,工作多采用未来视角,家庭聚餐多采用积极过去视角,少用或不用消极和宿命论视角,这种随境而变的视角调整既找到了理论依据,又能体现一个人的高情商和灵活性。二是刻意实现环境上的分离感。比如不要在办公室打游戏娱乐,尽量不要在家中办公,我个人就喜欢去图书馆或咖啡厅写作和看书,这样易实现心流。三是采用记便签的习惯。把手头一些必做的事一张便签写一件,做完一件把便签扔掉,通过微心动增强内心掌控感,同时为大的事情压力腾出心理负担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