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作者海岩。海岩的主要作品有《永不瞑目》、《平淡生活》、《便衣警察》、《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山盟海誓》、《深牢大狱》、《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金耳环》、《五星大饭店》、《舞者》等。作品虽多,但我也是仅仅看过他的作品改编同名电视剧其中几部,《玉观音》《永不瞑目》。还记得第一次看《永不瞑目》的电视剧时,年纪还小,虽然从头到尾看完了,但总感觉懵懵懂懂的,对海岩也没有什么概念。不过也是,海岩的作品岂是轻易就能参透的呢?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是我先看了黄晓明和baby主演的电影之后,再看小说,然后再去看一遍1997年的同名电视剧。我感觉,经典,仍然不可复制,也难以超越。徐静蕾把故事中的女主角演绎的像极了。
这里的风花雪月,其实是一个彻底的悲伤的故事。风花雪月,不过是梦一场,倒像是埋葬爱情的花祭,伴随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是那样的凄美却悲凉。
小说中的主人公,一个是大陆女警官吕月月,一个是黑帮老大的儿子潘小伟,他们经历了生死劫难,最终走在了一起。然而他们的结合却又是那么理所当然、那么意气用事。两人一开始是在接触中互相有了好感,即便漂亮的女警察吕月月一直在理性地克服自己的内心,但是对于年轻的她来而言,潘小伟的魅力和追求也是难以抵挡的,更何况这个男人为了见她一面甚至可以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因此,我没有立场指责月月的选择。然而爱情的不完美就在于两个人悬殊的身份。小伟纵使他没有参与黑社会的勾当,他也摆脱不了黑社会的标签。可想而知,这样的感情是不被认可的,甚至在当时看来,是犯了政治性错误的。用书中月月的上司伍处长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一个人总以自己一时的喜怒和利益为进退的取舍,那我看实际上就丧失了起码的操守”。或许,美丽的女子总是免不了一些蜚语流言,没有成绩会被认为是“花瓶”,有成绩了又被质疑有不能见光的“后台”。这究竟是她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哀。结果不得而知。我也没有兴趣去追究所谓的公不公平。
月月后来做了夜总会的服务员,后来又辞掉工作,带着儿子前往香港,去了儿子的奶奶家,过了一段富裕的贵族生活。小说中的独白“我”在大陆机场为月月送行的时候,这样描述她的经历:“......她早先只不过是被一个少年的清纯所惑,演了一场离家出走的荒唐游戏。可今天,她坐着飞机合法地背井离乡,去为潘家守寡......我只能祝愿她一切顺利了”。然而后来的情况依然是个悲剧,不知是否是因为卷入豪门家业的斗争之中,这样一个年轻而美丽的生命以及她的孩子就这样在异乡的街头香消玉殒。看到这,我不仅仅是悲叹,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
我想结局的安排其实挺有深意的。它彻彻底底地证明了一句话——“殊途不同归”。正义与黑暗的力量是两条平行线,永远没有相交的那一点。结局不只是月月的悲剧,也是小伟的悲剧。
纵观海岩的长篇小说,似乎存在这么一个相似的主题——警察和罪犯的感情。女主角是警察,而且是年轻美丽善良的女子。最好的代表恐怕非《玉观音》中的安心莫属了。男主角是一个身不由己的罪犯,专情且充满魅力,故事中两人的经历曲折跌宕,结局也是意味深长。所以,我不禁在想:海岩究竟得有多么深厚的积淀和丰富的经历,才能创造出这么多此类题材的作品来!
风花雪月,终是海市蜃楼。拿风花雪月来命名,本人觉得高明,一语道破文眼。
最后,再引用一下书中月月母亲的一段话,“愤怒和悲哀都是虚妄的,人生是一个大舞台,可是人千万不要太入戏,不要计较得失。得也安,不得也安。一切欢乐和苦难,都是有因缘的。人要随缘而安”。这是一位文化水平不高,却充满智慧的母亲。纵然生活给予了她苦难,她也挺直脊梁,留给生活一个坚强的背影。
最后的最后,再引用林清玄的《身心安顿》中的一段话,“身心的安顿始于智慧的开启,中间经过烦恼、恐怖、颠倒梦想的断除,然后越过生死的大河流,达到一个清静不动的境界”。因为实在太经典了,所以一个字都不舍得错过。
很感谢海岩这样的作家,很庆幸我没有错过他的文字。
写于2015年7月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