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会一次性去市场买好一周要吃的菜,这样就减少了去菜市场的次数。
但每次因为担心不够吃,常常会买的多,这样一些蔬菜还没等到吃,就已经坏了。
吸取了“买的多会坏”的经验,于是现在每次买菜都不会买很多,而是买差不多够2天吃的菜。
不过还是没有把买的菜都吃完,原因是因为外出或临时变化等。所以,那些没有吃的菜基本放上两天,因为卖相不好也就没有胃口吃了,最后因为占地方就被扔在了垃圾桶。
买菜的过程类似于我们做计划,想想年初的时候,是不是心潮澎湃地写下了很多计划,如今4个多月过去了,那些写下来的计划都开始执行了吗?还是已经发现根本不适合自己,已经放弃了?
不记得在哪本书里读过,说一个人一早上做的计划都足够自己忙上几个月的时间,所以我们想做的事情有一半到最后都只是想法,不会被执行。而一开始在做计划时,往往会低估完成计划所需要的时间。
这一点,我在吃饭时深有体会。每次买饭的时候,看着盘子里的菜总觉得不够吃,所以不断地添。但真正吃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吃不了那么多,往往吃到一半的时候肚子就已经很撑了。在春节期间,我听了李中莹关于内视觉经验元素的一节课,课程里面说可以通过改变视觉元素来改变自己对事物的认知。
举个例子,就像之前,我在想自己需要吃多少饭时,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是食物的形状和多少,对比于一口锅,一个盘子里的食物总是显得很少。
但如果换一个视角,想到的画面是自己需要把食物送到嘴里,一口一口用牙齿嚼碎,再咽到肚子里,那么对于吃饭所需工作量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后面那种认知会更有利于做出准确的判断,因为看到了相对真实的场景。
我们常常会低估任务完成所需要的时间,高估自己的工作效率,所以导致计划常常会完不成。这个时候,就需要从写下来的计划中再挑出一部分,剩下的那部分暂且搁置。关于计划的搁置,之后我们有时间再来谈。
这里来谈关于计划的另外一点体会,是即使完全没有计划,也不要让步于其他杀时间的事情。举个例子,比如你今晚没有计划,然后想着不如在床上躺着刷会手机吧,这样手机会侵占到你的时间。但其实你一直想做的运动还没有做,想敷的面膜一直没有敷。如果这个时候,你静下来和自己待一会,那么你会想到一些自己需要完成的事情。
而如果一开始,你就把时间让位于手机,那么在无意识中就失去了做其他事情的可能性。
End
2020年4月17日星期五
更多文章,欢迎访问我的博客:ajing.site;
简书:阿静的小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