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参加某个活动,你很喜欢和熟悉的人在一起。和熟悉的人在一起感觉有安全感。其实这个时候,最优选择是从熟悉的小圈子走出去,迎接新的朋友。
为什么呢?《非对称思维》告诉我们,大圈子异质性更强,能链接到更多牛人,学到更多东西,相应地捕捉到的机会也更多。
01所有收获的新视野,都来自与圈外的链接。
想了解一个人,就看看TA身边的朋友是谁。
要是一直生活在现有圈子,那么老板的朋友大多是老板或股东,保洁的朋友们大多是保洁保安。
要是跳脱出去,就有不一样的遇见。
最近热播的《完美关系》,市场部经理想追总裁佟丽娅,虽然旁人觉得违和。中年高管陈数遇见了刚毕业的程序员,2个人就像重新认识了2个不同的新世界。
小圈子有高度的相似,内敛封闭。所有收获的新视野,都来自与圈外的链接。
人人觉得苹果手机设计极简,是因为乔布斯的审美。乔布斯的设计感其实也是来自早年的“不专注”。
小时候,乔布斯和老父亲一起拆机器修机器,学手艺,潜意识里因此留下了“工匠精神”。青年,乔布斯放弃大学学习转而学书法,培养了自己的“审美观”。乔布斯还研究过佛法,思想里有“少即是多”印记。有段时间,乔布斯以苹果为生,据说这就是苹果LOGO的灵感来源。
走出去,遇见丰富多彩的视野,创造力才不会枯萎。
02怕迷失于坐坐井观天,那就去链接牛人
“你是你最常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值”——商业哲学家吉米罗恩。
人的思维容易受环境影响。
你说去报个学习班,你的同事撇撇嘴,说学了也没用。你说工作当天要做完,你的同事说那么拼干啥。你在健身房认识了一个爱学习的姐姐,带你走进了一个分享会,每个人都很有思想也很爱学习,然后你加入这个群体。后来有个成员的公司有个空缺岗位,参加活动的时候就想到了擅长的你。
新的机会来了,好在没有原地踏步。试想,要是天天缩在自己的小圈子,可能路就越走越窄了。
《非对称思维》提到小圈子里的每个人往往都相似,职业相似,有很多共同语言,太熟悉了,看问题方式都趋同,想法太相似了,每个人都代表这个群体。
大圈子就不一样,不同角度看问题,更乐意冒险,更愿意整合不同组织的资源、思想,看到的机会也更多。
03与高手过招,自己也会功力升级
当你还是小白的时候,高手出手的招式,小白是招架不住的。段位不在一个级别,沟通都是个问题。
没有听过李善友老师的混沌大学,当谈及创业认知模式的时候,就不懂第二曲线的极限点。
而《非对称思维》作者最开始读了商学院,虽然里面有很多大牛,但是大牛都不带他们愣头青去玩。
为啥?认知、思想都不在同一个水平线,没有共鸣。后来随着作者的经历多了,有想法有能力了,才和大牛链接上,一起做项目,谈合作,有了更多的机会深度链接。
没有成为大牛的时候,和小牛链接,一样的在成长。
假如,作者没有去学习,一直呆在公司里,就没有后续的与互联网大佬们的一系列合作。
人与人相互的影响,比我们以为的要深远。
“人与人之间的链接,更像热带雨林,而不是庄稼地”,只要有一颗颗“善”和“智”的种子,与牛人的碰撞就能产生化学反应,当你的圈子每个人都牛,你也不会太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