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孟浩然在长安的街头踽踽独行,身后拖着一道长长的影子。这道影子,不仅投射在长安的街巷,更投射在中国诗歌的长河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他的寂寞,不是故作姿态的清高,而是一个真诚诗人在现实与理想夹缝中的真实写照。在这首《留别王维》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次离别,更是一个时代文人的精神困境。
孟浩然在长安的日子,是一曲孤独的咏叹调。他日日徘徊在权贵门前,却始终无法叩开那扇通往仕途的大门。"朝朝空自归"中的"空"字,道尽了一个寒门士子的无奈与辛酸。这种孤独,不仅源于现实的失意,更源于精神上的格格不入。在功利的长安,他的诗心显得如此不合时宜。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这两句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芳草象征着隐逸的理想,故人代表着现实的牵绊。这种矛盾,是古代文人普遍面临的精神困境。孟浩然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始终保持着对理想的真诚向往,即使这种向往注定要与现实发生冲突。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两句诗既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也是对自我的坚定确认。孟浩然深知世道的艰难,却依然选择坚守内心的寂寞。这种坚守,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自我确认。在寂寞中,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孟浩然的寂寞,是中国文人精神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诗人注定是孤独的,因为他们的精神世界永远高于现实。这种孤独不是失败,而是一种超越。在功利的时代,孟浩然的寂寞提醒我们:真正的诗意,往往存在于对世俗的超越之中。他的《留别王维》,不仅是一首离别诗,更是一曲寂寞者的精神独白,穿越千年,依然在叩击着每个真诚者的心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