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结

作者: 谷凯_d026 | 来源:发表于2019-03-20 23:09 被阅读0次
    周小结

    轻断食第三周,目前体重维持在155左右,周一和周四少吃一点,其他时间都是正常吃饭,甚至有时候还加个餐,但是体重一直在稳步下降,感觉身体也轻快许多。

    《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目前看到了第六章,在学习有关知觉方面的知识。

    前面我提到了神经元和神经递质,这是我们感受的生理基础,后面的课程慢慢的从生理开始向心理进行过渡,就像电脑一样,开始从硬件向软件过渡。

    我们辨别事物或者事件,有两种方式。

    从上往下来说,就是人们会按照自己的期望、信念、动机或者自身的知识,价值观来看待事情。

    之前有一个故事来阐述这件事,就是柴静和她师父陈虻的经典对话。

    柴静刚进央视时,老师是陈虻。陈虻啪地将一盒烟拍到桌子上。“我把它放医学家面前,他肯定会写尼古丁含量,吸烟的人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人的多少倍……”“我让经济学家写三千字,他肯定会写:烟草是国家税收大户,烟草走私对经济的影响……”“我让搞美术设计的写三千字,那哥们肯定会写:色彩、标识的个性创意……”然后,陈虻翘起腿,对柴静说:“现在,请你写三千字,你会写什么?”柴静一下蒙了,不知从何入手。陈虻说:“你有自己看待世界的坐标系吗?”

    这件事告诉我们,我们在辨识事物的过程中,会受到概念的影响,而且,概念的正确与否,甚至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就是说,决定了你的一切。

    那从下往上来说,就是人们通过实践,真实的感受事物,然后对事物进行觉知,而后完成辨识。

    周小结

    我看过一本书,是卢梭写的《爱弥儿》,里面专门提到了对小男孩爱弥儿的童年教育问题。

    书中的主要观点就是,在孩子幼年期,不需要灌输太多的思想,而是应该让他到自然界里去自由探索,通过实践获得对事物的感知,如果非要让他在很小就学习一些理性的、概念的知识,会把他变成一个不切实际、夸夸其谈的人,与其教他概念,还不如锻炼他的身体来得实在。

    实际上,蒙台梭利女士也有类似的观点,就是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得真知,让孩子去“工作”,通过严肃认真的活动,让孩子的分类、排序和匹配的能力得到提升。

    个人觉得,在辨识事物和事件的时候,两种方式要结合起来,在童年时期,要注重实践,要让他的思维不要脱离他的双手,在青春期以后,可以开始理性的教育,这样做,我们就可以培养出一个朴实无华,思维缜密,精力充沛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小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nx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