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纳兰性德
原文:
“ 生怕芳樽满。到更深、迷离醉影,残灯相伴。依旧回廊新月在,不定竹声撩乱。问愁与、春宵长短。燕子楼空弦索冷,任梨花、落尽无人管。谁领略,真真唤。
此情拟倩东风浣。奈吹来、余香病酒,旋添一半。惜别江淹消瘦了,怎耐轻寒轻暖。忆絮语、纵横茗椀。滴滴西窗红蜡泪,那时肠、早为而今断。任角枕,欹孤馆。”
纳兰性德,这个名字可能对有些人来说有些陌生,可是,提到他的父亲纳兰明珠,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的人一定不陌生,纳兰性德正是其长子。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他生于显赫之家,天生富贵,但却自幼身患寒疾,去逝时年仅三十一岁。
或许正是这悲剧的命运,让他的词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气息,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而不媚俗,被王国维评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这是一首怀念友人的词,也有人说是悼亡妻之作,无论哪种,这首词都满怀愁绪,寂寥而孤独。
词的上半阙写诗人深夜独处,与孤灯相伴,冷清寂静的环境让人更添思念。
“生怕芳樽满。更深、迷离醉影,残灯相伴”,这里的芳樽是借指美酒吧,“芳樽满”前面加了“生怕”二字,是感伤离怀別苦,还是不想在孤独的长夜借酒消愁,不得而知。
但酒意迷离中,只有残灯相伴,刻已是更深,露重,此情此景寂静无声中,这是一种怎样的寂寥孤独。
“依旧回廊新月在,不定竹声撩乱”。回廊上看天,一勾新月洒落清辉,竹叶随风摆动,发出的声音让本就烦忧的心更加撩乱。
“燕子楼空弦索冷,任梨花、落尽无人管”,燕飞,人去,楼空,落花飞尽,无人打理。
细品这一句,空荡荡写出了诗人此刻空荡荡的心,寂寥至极,孤独至极。
词的下半阙主要表现诗人的内在情感,表达思念之情。
诗人希望东风能吹走这些愁绪,可是风却吹来了春天将要落败的花朵的余香,让人更添伤感。
“奈吹来、余香病酒,旋添一半。”寥寥几句,诗人细腻、敏感又忧伤的心里变化跃然纸上。
“惜别江淹消瘦了,怎耐轻寒轻暖”,暮春时节乍暖还寒,两个“轻”字的运用非常优美,同时也暗示了思念之苦,轻微的天气变化也让消瘦了的诗人承受不了。
“滴滴西窗红蜡泪。”古人喜欢用蜡烛做比喻,比如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里诗人也用红烛泪寓意分离的痛苦,滴滴都是离人泪。
“那时肠、早为而今断”一开始就注定悲剧,注定离别,就好像昨天看着今天的悲剧慢慢在上演,却无力改变,读此句让人黯然神伤,悲伤至极。
最后一句“任角枕,欹孤馆”,又回到诗人独自一人的寂寥场景,与上半阙的孤独相呼应,足见诗人对全词的把握,收放自如。
这首词以唯美的景物,细腻的感情描写,表达了一种华美多情而又孤寂悲凉的思念之情,字里行间真情流动,饱含美好的感情。
细细品味纳兰性德写的词,被“一尺华丽,三寸忧伤”的文采所惊艳,也为“纳兰心事几曾知”而哀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算生在贵胄之家,一样有挣扎,有悲欢,一样逃不过这人间的悲欢离合。
网友评论